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鸡腿菇与杏鲍菇区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杏鲍菇肉质

鸡腿菇与杏鲍菇区别主要体现在植物属性不同、主要产地不同、外观形态不同上。

1、植物属性不同

鸡腿菇,学名叫“毛头鬼伞”,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真菌,被誉为“菌中新秀”,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菌品,属于中温型菇类,从播种到出菇,需要的时间约为5-7天左右。

杏鲍菇,又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隶属于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是一种大型肉质伞菌,属于低温型菇类,从播种到出菇,需要时间约为60天左右。

2、主要产地不同

鸡腿菇在世界各地都有,主要产地分布在温带、亚热带潮湿地区,在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鲍菇的主要产地分布在欧洲(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印度、巴基斯坦等),在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四川和新疆等地。

从主要产地上看,鸡腿菇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潮湿地区,以及我国西南、北部等地;杏鲍菇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中亚地区,以及我国的四川、新疆等地。

3、外观形态不同

鸡腿菇的外观颜色为白色,形状类似鸡腿,上粗下细,菌盖可以完全包裹住菌柄,菌柄部分膨大;杏鲍菇的菌盖为灰色,菌柄部分为白色,形状较粗,上下形状较均匀,菌盖覆盖在最上方一层,菌盖和菌柄连接部分有一圈褶皱。

从外观形态上看,鸡腿菇为全白色,上粗下细;杏鲍菇菌盖为灰色,菌柄为白色,中间连着一圈褶皱,上下形状均匀。

鸡腿菇的形态特征:

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40分钟内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同时菌柄变得细长。菌盖直径3~5cm,高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著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

菌肉白色。菌柄白色,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cm,粗1~2cm,光滑。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并无鸡肉味。

鸡腿菇和杏鲍菇的区别主要在于外形上。

鸡腿菇与杏鲍菇区别

鸡腿菇外形似火鸡腿,菌盖颜色一般是白色的,而杏鲍菇外形似保龄球或棍棒,菌盖一般是灰色的。鸡腿菇是尖顶的,上粗下细,用手捏会比较软。而杏鲍菇是平顶的,上下几乎一样粗细,用手捏有硬实感。

杏鲍菇是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杏鲍菇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也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数量稀少,价格最高的菇类。

如何挑选杏鲍菇:

1、看菌盖

杏鲍菇的菌盖一般都是圆碟的形状,菌盖的表面应该是有丝状的光泽存在,非常光滑好看的,并且一般都是较为干燥,并不会存在太多的水分。并且要看菌盖是否打开,一般杏鲍菇的菌盖应该以收紧没有打开的时候较为适宜,应为这是及时采摘的杏鲍菇,是比较适宜的。

但是,如果菌盖已经打开张开较大,这就说明这个杏鲍菇的采摘时机较晚,孢子打开杏鲍菇的营养价值就会降低,是不推荐购买的杏鲍菇。

2、看菌柄

菌柄也是一个判断杏鲍菇好坏的方法,看菌柄表面的纤维粗细,要是过粗就说明杏鲍菇有些太老了,吃的时候口感欠佳比较柴。如果菌柄表面的纤维太细了也不行,这样就少了那种弹弹的口感。一般情况看杏鲍菇的菌柄应该在七成熟左右,十厘米左右的长度是最佳的选择。

并且杏鲍菇的菌柄应该是乳白色表面光滑,用手捏一捏有轻微弹性肉质比较肥厚的,这样是优质的杏鲍菇。相反要是颜色发暗,并且捏起来有些干瘪,都是不新鲜的杏鲍菇,就不建议购买了。

3、捏一捏

购买杏鲍菇的时候,按照以上的方法选择,最后还可以捏一捏。因为杏鲍菇的肉质肥厚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正是因为肥美如同鲍鱼,杏鲍菇也才因此而得名,肥厚的肉质让它有了弹嫩的口感。轻轻一捏都会感觉到有轻微弹性,并且菌柄会有一点点湿润的感觉。如果没有弹性并且捏起来有些沾手,不清爽的话,就说明这个杏鲍菇不新鲜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