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田节和本枯节有什么区别
区别:
宗田节、本节都是某种鲣节的名称。
而以本节为原材料,用枯节制法做出的鲣节称为本枯节。
干制鲣鱼早在江户时代就在鹿儿岛生产。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汤汁原料。
大型鲣鱼制作的鲣节称为“本节”(一条鱼做成背节、腹节各二),小型鲣鱼制作的鲣节称为“龟节” (一条鱼做成背节、腹节各一)。以高知和鹿儿岛名产宗太鲣(也称宗田鲣)制作的鲣节称为“宗田节”。
制法上,煮熟后历经一个月多次烟熏烘焙的鲣节称为“荒节”,再削去表层焦油和修整形状的是“裸节”,然后经发霉和日晒干燥5-6次的称为“枯节”。裸节的味道鲜烈,而枯节味道相对柔和优雅。在鲣节中,品质较为上乘的是选材好且工艺复杂的“本枯节”,但本枯节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所以手艺的传承也并不容易。
本枯节制作法
1. 捕鱼:鲣鱼是回游鱼类,在每年春夏之际乘着黑潮北上到日本近海。日本以“一本钓”或“卷网”方式捕捉鲣鱼。
2. 生切:生的鲣鱼去掉头和内脏,然后将鱼肉切成适当的大小。3.5~4公斤以下的鲣鱼就制成“龟节”,在这重量以上的就制成“本节”。龟节的切法是分割为三片(两片肉和一片骨);本节则还要把两片肉沿体侧中央的“血合”切成长条状。生切是决定完成品形状的重要作业。
3. 煮熟:把切好的鲣鱼肉小心地排列在金属笼中,然后放到大锅中,以90°C的热水煮一至两小时。经过这个程序,可以防止腐败还有让鱼肉凝固。
4. 拔刺:煮好的鱼肉放到水槽中,开始拔刺作业。在这里会剥去三分之二的皮,还有除掉皮下脂肪和杂质,然后把鱼刺拔除。完成这个阶段的半成品叫“Namari节”。
5. 焙干:把Namari节以烟熏方式加以干燥的作业。燃烧橡木、栎木等坚实的木材产生热和烟,用以烘焙Namari节,让节内的水分蒸发掉。进行一次焙干的话,就会从节的表面除去一些水分,然后让它冷却到常温放一晚,节内部的水分就会扩散到表面。如此要反覆进行6到15次,节内的水分会降到30%以下。经过这个程序,会赋予鲣节烟熏香味、防止脂肪酸化,以及防止腐败。完成这个阶段就是“荒节(Arabushi)”,荒节表面会附着一层焦油。
6. 削除:完成的荒节日晒一天后,在冷暗的地方放置数天,如此表面会含着一些湿气,就可以进行削除表面焦油的部分。这同时也是修整鲣节形状的工作,可以看出制作师傅的功力。削除完毕的鲣节就是“裸节(Hadakabushi)”,呈现棕红色。在江户时代前期,长霉制法还没开发出来之前的鲣节就是裸节。
7. 长霉:终于到了制作本枯节的最后工程。首先,将裸节日晒数天;然后把裸节放到容易长霉的房间(Muro)里,等待长出优质霉;第一次长的霉称为“一番霉”。长霉后拿出来晒两天太阳,然后擦去霉再放到房间里长霉。如此反覆进行约3~5次,水分会降到20%以下,这种长霉的状态就称为“本枯(Hongare)”。这个作业的用意是用霉分解鲣节的脂肪,提升鲣节的香味,用来做高汤的话汤汁也会比较澄澈;另外可以保存更久。
完成品的本枯节重量只剩原来那条鱼的六分之一;从生切到完全本枯节要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工程。所以和片子里一样,这些做柴鱼的工厂数量稀少濒临灭绝也是事实,说的简单点,荒节和本枯节的区别就是:荒节不用长霉所以制作周期在半个月!本枯节需要多次长霉所以周期要半年,若长霉次数不够会有腥味。
工具和用具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工具: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2、用具:指用品,器具。
二、出处不同
1、工具:刘半农 《耻辱的门》诗:“榴火般红的脂,粉壁般白的粉,从此做了我谋生的工具了。”
2、用具: 许杰 《旅途小记》:“这里也有工人,他们在这里造了房屋,又设置了用具。”
三、侧重点不同
1、工具:是指一个相对概念,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只要能使物质发生改变的物质,相对于那个能被它改变的物质而言就是工具。
2、用具:指一些人类所能够使用东西及类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