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直肠给药的特点及吸收机制

乐乐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直肠药物

直肠给药的特点及吸收机制

 直肠给药的特点

 药物容易吸收:吸收面积不大,血流量较为丰富。

 缺点→吸收不规则、不完全,有些药物对直肠黏膜有刺激。

 痔上静脉→经过肝脏→血液循环,存在肝脏首过消除的'可能性,程度低于口服给药。

 直肠给药的吸收机制

 现代医学已证实直肠的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粘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其传输途径大致有三:

 其一,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大循环,因不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

 其二,由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大循环;

 其三,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

 三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药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中医认为,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其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大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酷似“透析”作用。

 并且前列腺紧邻直肠,经直肠给药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又有局部热疗作用,不失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直肠给药的前景展望

 从临床报道看,直肠给药对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

 ①操作简单,无创伤,病人乐意接受;

 ②对不能吞服的病员更适合此法给药;

 ③药物在直肠吸收较口服为快,尤适宜于前列腺及盆腔疾病的治疗;

 ④中药灌肠方法简便,药源易得,价格低廉,特别适宜于在没有透析条件下抢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

 总之,直肠给药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但截止目前,直肠给药多限于中药煎剂或中成药稀释液,随制随用,除个别是栓剂外,尚缺乏规范化的中成药制剂和肛注专用器具,影响了直肠用药的普及和推广。

1、油脂性基质

(1)可可豆脂:可可豆脂具同质多品性,有α、β、γ三种晶型,其中α、γ两种晶型不稳定,熔点较低,β型稳定。

(2)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常用的有半合成椰油酯、半合成山苍油酯、半台成棕榈油酯。全合成脂肪酸甘油脂有硬脂酸丙二醇酯等。

2、水溶性与亲水性基质

(1)甘油明胶:本品系用明胶、甘油与水制成,具有弹性,不易折断,在体温时不熔融,但可缓缓溶于分泌液中,药物溶出速度可随水、明胶、甘油三者的比例不同而改变,甘油与水的含量越高越易溶解。

(2)聚乙二醇类:为一类由环氧乙烷聚合而成的杂链聚合物。易吸湿受潮变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