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11个月前 (12-16)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道教佛教

1、发源地:

佛教发源于印度,道教产生于中国。

2、时间: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至四世纪,这个时候的中国尚在战国时期和秦初步统一中国。此时在中国只有道家,而没有道教,道家重修心,道教重修身。道教的形成是在中国的东汉末,时间则是公元初了。

3、创始人:

佛教是佛祖释迦牟尼开创,死后由其弟子们整理和集结,渐渐形成自己的组织体系。

道教名义上的创始是黄帝和老子,但实际上是没有具体的人物,是各种传说及民间信仰的综合。

4、思想方式:

佛学的认识是从小处着手,道家的认识是从大处看事。

中国的传统道家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在印度佛教思想中则以自我为主体,基本思路是如何解脱,而不是自然如何表现。其中的标志是任何思想和行为的错误都由个人的因缘和欲望而来,也就是向内求,从内修。在佛教中有“大过须弥,小过芥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话,用来告诉人,以自我的心来观察,思维有极大的自由性,极大的变化、伸缩和无限。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

佛和道关键区别在于怎样摆正自己的地位,是旁观者还是观察者。道家的人心,是旁观时间和宇宙的旁观者,由佛学以至于后来的禅说的是造作者观察者。

5、宗教目的:

有人说佛教目的在成佛,道教目的在成仙,我认为这都是片面理解了。

在宗教的本质目的上,道和佛的意义都是要求正确地见和行。所谓“道”,就是规律和意义,所谓“佛”,就是觉悟觉察,在目的上是一个道理。只是行的路不一样,看的方式不一样。

从整体的对比来看,道教和佛教的区别在哪些方面呢?我参考一些高功大德的论述,试着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1、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2、对待生和死的态度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3、佛教不讲算命,道教专研命理。

在小乘佛法里,四分律规定,佛教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家,不能算命、卜卦、风水等等。大乘佛教,佛陀在《梵网经菩萨戒本》也是规定不能做这些的,被称为邪命。佛法有云,只要是劝信众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恶人用善法,善法亦恶。

中国人向来信命,易经本来就是从占卜而来,所以孔夫子就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实际就是周易文化,因为在四书五经之中,易经为群经之首。太极图和阴阳鱼,都是道家的运用了易经的思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