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扬州个园和何园的区别

梵高10个月前 (12-16)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扬州隋朝

个园是扬州之旅非去不可的地方,富庶的扬州城埋藏着许多前尘往事,而个园便是其中的代表。个园代表了扬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苏州园林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营造园林需要万贯家财,个园、汪氏小苑等园林的主人均是盐商,这类园林体现了当时商贾阶层的审美情趣。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因园主酷爱竹,而竹叶呈“个”字形,故取名为个园。个园主要分为住宅、花园、竹园3个部分。住宅建筑完全连成一片,空间疏密有致,规范严整,巷道狭窄悠长,很有层次感。花园内的四季假山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美学价值,叠山理水之功已登峰造极。竹园里茂林修竹,依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四季常青,苍翠蓊郁,行走其间,令人怡然自得。在许多以江南文化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能见到个园的踪影。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为扬州名门何氏的旧园,清光绪年间由何芷期所建,是在法乾隆年间的古园“双槐园”的基础上扩建的。清代晚期的扬州园林以何园为代表。何园布局宏大,铺排豪华,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到一半以上,反映了晚清扬州园林建筑密度高的特点。何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4个 部分,以两层串楼与复廊相连接。串楼即回廊,串楼之下装饰纷繁,古碑众多,有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名家手迹。串楼之上为何园的制高点之一,可俯瞰园景。何园复廊设计之精巧,在中国园林中无以复加,步移景异,有山外青山楼外楼之妙。方向感不好的人,在这里要多转几个来回才能走出去。复廊之下的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有一个水心享,也称水戏台,昔日园中上演戏曲节目,池水起到了反射声音的作用,是天然的环绕音箱。此处颇得城市山林之神韵,回廊蜿蜒,复廊穿空,鸟栖庭树,鱼翔浅底。与水心亭相望,有一座湖石假山,高度与复廊平齐,几乎要倚靠到园中的住宅区玉绣楼。玉绣楼引人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元素和家具设计风格,这与园主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思想理念有关。玉绣楼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一个典型的洋务思潮的产物。园主人的房间,除了中式的文房四宝外,还装饰有西洋留声机、壁炉等舶来品。

扬州自古以来就与美景、佳人、诗词融为一体,上至封建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对扬州这座千年古城青睐有加。如果将历史比喻成一个花枝招展的少女,那么扬州就一定是她头上最美艳的花簪。

相信很多人对扬州这座历史古城的了解,基本上都源于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以及很多历史名人与扬州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名人轶事。一行行诗句中尽显古代诗人们,对扬州无以言表的热爱;一阙阙词句难掩文人墨客们,对扬州由内而外的喜爱之情。

据野史记载,一代“暴君”隋炀帝杨广,曾为了一睹琼花芳颜,而三下扬州看琼花。这不仅从更高层次彰显出了,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文学史中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扬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千年神韵。

扬州建城历史及千年“神韵”

据历史记载公元前486年,扬州第一次以“城”的面貌示人。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唐朝时期的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以及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被记载于《通典》中的古代扬州城,实际上已经包括了隋朝后的扬州,也就是现代社会中的扬州市。

当然《通典》中所说的“扬州城”,其实与今扬州市还有一定区别。或者说包括了今扬州市,但地域广度方面要远远超过今扬州市。如果从扬州建成史去考察,可以得知现在的扬州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所以说无论从历史沿革角度来讲,还是从古代扬州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来说,扬州城都是一座独一无二的、氤氲了历史韵味与诗词文化气息的名城。再加之扬州城甲天下的美景,从古至今扬州都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之都。

作为一个在历史文化熏染中,建造起来的一座古代名城。扬州城从建立伊始一直到现在,都以美景、佳人、文化为特色。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对这座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拥有不一样的情怀和青睐。

历史上曾喧嚣不歇空前繁华的扬州城

1.“邗越”、“广陵”、“江都”时期

公元前486年是古代中国春秋末期,或者说是“春秋五霸”时代。此时古代扬州城已经屹立于世,但在这个时代它被称为“邗越”。后来周朝诸侯国之一“邗国”在此建都,这其实也是扬州第一次以“城”,或者说是都城的面貌出现于历史之中。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以及政权不断更迭,秦始皇“扫六合”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秦朝之后,古代扬州城被称为“广陵”;秦朝覆亡汉朝建立之后扬州城又被称为“江都”。直到隋朝结束了几百年分崩离析的战乱后,隋文帝杨坚在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

此时的扬州,其实并不是今人所知道的扬州。因为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扬州并未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行政权的城市,而是要受到丹阳也就是现在南京的辖制,但这并不影响扬州城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隋唐时期的“扬州城”

相信很多人在阅读历史的时候,都曾对隋炀帝“三下扬州”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据传说隋朝时期的扬州,不仅有名曰“琼花”的花树,而且也有让隋炀帝心驰神往的芍药姑娘。所以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扬州。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杜撰而已,据史料记载隋炀帝第一次下扬州,实际上就是为了“衣锦还乡”。毕竟作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非常迷恋自己所谓的“文治武功”。所以才会去当时最为繁华的扬州,去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而第二次下扬州之时,隋朝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空前繁荣。这位年轻的皇帝只是想借着下扬州的名义,去游历一下自己治理的国家而已。但当他第三次下扬州之时,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扬之中,而隋炀帝也的确是为了“避祸”才会下扬州。

笔者认为无论隋炀帝三下扬州的目的是什么,都可以肯定的是正因为有,隋炀帝三下扬州城,才让扬州这座历史古城更具声望。因为一代帝王能够对其如此眷顾,也足以说明隋朝时期的扬州,繁荣程度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3.唐朝时期的扬州,在诗词中名扬天下

(1)历史上的扬州与现代扬州基本统一

历史上的扬州,其实与今人所知道的扬州还有一定差距。这种情况在唐朝武德八年,也就是公元625年之时,在唐高祖李渊的一道诏令下得到了彻底改变。唐高祖下令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也就是从现在的南京移到了扬州市。

至此,扬州城完成了从古代扬州向现代扬州的转变。无论是名称还是地理位置,也今人所知道扬州基本统一。从此以后扬州在唐朝的声望更为高涨,并且成为了很多文人墨客的心仪之地。

(2)扬州与文人墨客难舍难分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他在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烟花漫天飞舞的三月,李白的好朋友孟浩然乘着大船去了扬州。此时的扬州正值百花齐放的大好时节。孟浩然乘着一叶扁舟悠然南下,或许就是为了看一看,扬州城内的百花争艳盛景。

扬州个园和何园的区别

被誉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也曾写过《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他在诗中写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情此景、此城此月,怎能不教人流连忘返呢!

姜夔笔下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1.《扬州慢·淮左名都》的创作背景

在众多描写扬州美景与扬州月的诗词中,唯有南宋文学家姜夔所写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最为知名。因为在这阙仅有120字的词作之中,姜夔虽未曾写过“扬州”二字,但每字每句都蕴含了,对扬州城往昔美景的赞叹和青睐。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著名词人姜夔,经过扬州之时的有感而发。或许他已听闻扬州的盛景,只不过没有机会来此地一游。但遇到这个机会之后,他本以为可以饱览扬州的如画美景,但却发现这里一片萧条、落寞之景,于是创作了这首“曲子”。

2.《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曾经的扬州城百花争艳、莺歌燕舞,而被金兵蹂躏之后却变得落寞与萧条。“竹西佳处”源自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一诗,原句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胡马”这里借指金兵,因为南宋经常受到金人的侵略。所以曾经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现在已经变成了“废池”,而“乔木”则是对曾经扬州盛景的回顾。

“犹厌言兵”四个字更是写出了,姜夔对扬州城被金兵蹂躏之后,盛景不复存在而更显破败的申诉和痛斥。但是这种情绪也无法挽回,扬州曾经的盛世之景和喧嚣热闹。虽然词人对青山故国依然留恋,但扬州的残败或衰落,也预示了南宋即将国破家亡。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郎就是“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因为杜牧曾写过很多关于扬州的诗歌。《题扬州禅智寺》、《寄扬州韩绰判官》、《扬州三首》等,都写出了扬州曾经的盛景与繁华。

纵然杜牧有天大的才华,或者说在他的笔下扬州曾经有多么喧嚣和热闹。现在的扬州就有多么破败和不堪,时过境迁之后就算在做梦之时,依然可以梦到彼时扬州的繁荣,但是却难以用笔墨写出杜牧一样的情怀了。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牧所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犹然耳畔,或者说扬州城内的“二十四桥”与“明月夜”依然还在。但是在凄冷的月色之下却寂静无声。

突然想起“二十四桥”周围生长的芍药花,虽然郁郁葱葱、红艳欲滴,但是它们年年都为谁开放呢?曾经的唐朝时期盛世喧哗的扬州城,与现在南宋时期的落寞与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笔者认为扬州城在历史中的沿革,以及在朝代更迭中所体现出的变化,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历程。一座城的建立繁华与落寞,不也正如一个朝代的兴起与覆亡吗?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中的扬州城,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那么简单了。

千古文化名城扬州的前世今生

扬州城虽然不是古代都城的首选,但是在历朝历代中它都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它不是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却是当仁不让的经济中心;它虽然不是统治阶级和权贵的栖息地,但却是迁客骚人亦或文人墨客的不二选择。

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以及唐朝宰相来济;撰写《鹊桥仙·纤云弄巧》的北宋大词人秦观;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的阮元等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一方人又可以让一方水土名扬天下。

唐代大诗人杜牧其实才是扬州的忠实“粉丝”,他曾不厌其烦的为扬州撰诗。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之外,其实他在《遣怀》一诗中,也依然写出了不一样的扬州情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从这首诗歌中可以得知,扬州不仅美景甲天下,而且青楼妓馆也显赫于世。这其实才是扬州深受,唐宋诗词大家们青睐的主要原因。

结 语

笔者认为纵然大家没有在烟火三月之时下过扬州,也不曾亲睹“二十四桥明月夜”。但是扬州城历经了2500多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却依然能够屹立于不败之地。这说明扬州这座千年古城,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集历史、美景、文化于一体的重要“符号”。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