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字一类和二类有什么不同?
1、田字格里有无注音。一类生字:即田字格内注了拼音的文字;二类生字:即田字格里无注音的文字。
2、要求不同。一类生字是常用字,基础的生字,要求会写、会读、会注音、会组词、会写笔顺。二类字相对难一些,要求会认会读。一般在一类字上面,标了拼音的。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不要求书写。
3、字体不同。在课本上,一类一般会字体大一点,会有方格框起来,二类的一般是小字体。
扩展资料:
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级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
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一类字是指要求会写的字,二类字一般是很少用的生僻字,就是 “ 只识不写 ” 的字。
“一类字”是需要会注音、会书写、会展笔顺、会组词、会造句、会应用于口语和书面用语中等等。在课本中的编排是:课文后边的虚宫格中的字,统计在语文书后的《写字表》中。
“二类字”是需要会注音,再现时会读,其他知识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但可作为分层教学时A层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课本中的编排是:课文后边横线间隔中有拼音的字,统计在语文书后的《认字表》。
小学生积累字词方法
可以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比如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等,都以“天”开头。
还可以把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又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积累,如:浩浩荡荡、冒冒失失、隐隐约约、地地道道、家家户户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