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和中国风有什么区别?
古风和中国风,现在一般指当前通俗文化中歌曲曲风。
区别如下:
很多人对古风歌曲和中国风歌曲相混淆。首先必须说的是古风和中国风就目前而看是无法说谁包含谁的。 “中国风,字面上解释:中国乐风。她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但是众所周知古风有不少用的是外国音乐,像寒衣调,青莲雪等。所以单这点就无法说明中国风包含古风。而如果说古风包含中国风,那这就更没理由了。
古风歌曲的特点就是日渐流行的念白和文案,这点是中国风歌曲所没有的。同时古风歌曲的歌词更注重措辞韵脚,较之中国风更加难懂。古风歌曲,不少歌词化用古人的诗词。目前的古风圈,多数用别人的曲子伴奏来填词,导致一个调子有了无数个版本。而即使是重新写曲子,也会有相似之处。由于很多古风歌曲是由曲子改过来的,所以出现了所谓的古风翻唱。
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样。曲风偏向传统的东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东方乐器,通曲音调婉转,回环,有一种传统东方的美感。
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中国风让歌曲创作的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作为音乐创作者,可以不只停留在现代人的情感基础上,而是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历史,学习中国文化,把我们的国粹一一挖掘出来,表现在大众传播的歌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
古风是距离更久远的音乐形式,有古代的味道。最早的古风应该就是从有了中国韵味的游戏及其游戏音乐开始的,一些玩家听了那些音乐觉得很有感觉,所以填词翻唱,于是就有了古风。
相对来说,古风的编曲中对民族乐器的运用更多,多数旋律悠扬、速度缓慢,基本上属于飘逸类型,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句“羽化而登仙”。
古风歌曲歌词的内容偏向于中国的传统古代文化,用词颇有考究,广义上延伸的范围更大,一般的古风基本上都是民族五声调式。
古风歌曲作品最多最繁华的时候,是在仙剑流行的那几年,网络上只要你能听到的有熟悉的乐曲,基本上都是围绕仙剑展开的。
古风歌曲的创作形式,基本上是填词,在别人的编曲(伴奏)基础上再进行歌词创作,之后也出现了一些亚洲音乐的填词作品,特别是中国韵味浓厚的一些日风歌曲。
而中国风是在现代音乐中融合进中国音乐的元素,一般都是在比较现代的音乐风格中融入中国的乐器,或者是调式(诸如民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或者是任何一种带有中国风韵的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等),其实在周杰伦之前就有不少的中国风如《笑红尘》、《得意的笑》等等,但是真正推动中国风发展和壮大的还是周杰伦方文山这二人组,以及颇具代表性的王力宏的几首歌曲,如《在梅边》、《花田错》等等,这其实也是音乐的一种突破,R&B摇滚民族之类的东西经常和歌曲放在一起,也就渐渐形成了中国风,也就是说中国风起源于音乐,且时代性比较强。
两者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歌词。古风歌词比中国风歌词更难懂,而中国风相对来说,就比较突出让受众只听就能了解歌手所唱的内容,用词比较偏向于白话文;古风则要看到歌词才能明白歌手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而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就歌词而言,即运用各种含有中国元素意象的语言符号进行的创作,题材上多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由此,可以对两者的作词区别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古风词即是多运用诗词进行歌词创作,而中国风词则是多运用中国元素进行的歌词创作。但显然,这样的结论并不令人满意,而且容易有几个疑问:
第一,诗与词作为中国的文学的两个巅峰,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元素符号,所以,古风和中国风在这方面在这方面的区别又在哪?
第二,根据这个观点来看,古风词可以说是完全基于诗词来写作,但对中国风来说,它所涉及的范围要跟广一些,诗词仅仅是中国元素的一方面,那是不是可以说古风词包含于中国风词?
第三,在诗词中,意象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古风词中的中国元素要比中国风词多出许多,甚至几倍,那这时又该如何辨别?
而且,如今对古风词作来说,我们所面对的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并非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就拿墨村的歌词来说,《倾尽天下》、《千秋月别西楚将》、《如梦令》、《木兰辞》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风歌曲,但若以上述的观点来看,称这些歌的歌词是中国风也并不为过。而《发如雪》、《兰亭序》、《清明雨上》等歌曲的歌词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古风词。而我个人在写古风词时,写完后也经常会搞不清我写的到底属于哪种,所以我一直想要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究竟在何处。
以下进入正文中的正文。从我开始接触古风作词至今,已经快有两年的时间了,在此结合我个人的写词经验和对其他人的词作的一些简单研究,浅论一下我认为的古风与中国风的作词区别。
在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总结后,我认为,古风词与中国风词的区别主要在用词、韵脚、内容题材、表达方式、意象选取等几个方面。下面就逐一说明。
首先,用词。在用词上古风词往往要比中国风词更加精雕细琢,这就有些类似诗词里面的炼字,尤其是对动词的锤炼更为重要,因为古风词是基于古诗词来写作的,动词相对于名词来说要少很多,就一句诗词来说,一个动词运用得好坏可以决定让其千古留名或默默无闻,所以古时就有“推敲”之典故,这也是有的人认为古风词的文学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歌词范畴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它是诗词的另一种延续。就歌词的诗词性来看,中国风词多将其直接引用或化用,将其作为整首词的点睛之笔,可以看作是一种延伸,而古风词除了引用和化用之外,更多的是自己的再创作,将其作为一种诗词的创造过程。另外,古风词和诗词一样,注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这就决定在写作时要言之有“物”,即以实际存在的东西来蕴含你要表达的情感,而且略显婉约或暗含寓意,这与中国风词多直接表达略有不同。除此,两者之间还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古风词相比于中国风词较少在词中用到人称代词“我你她”和助词“的”等,究其原因,应该是与诗词的用词习惯和现代的语言习惯有关了。
其次,韵脚使用。中国风词所使用的韵脚暂且称之为同音韵脚,即韵母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都可以用为韵脚,如i与in、ing,ian与ie、ue等。而古风词则略显不同,它源自诗词,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代语言的影响,除了可以遵循同音韵脚之外,还可以动用古韵脚来写,如u和v,en和in,eng和ing等。当然,如今绝大部分古风词都以同音韵脚为主,古韵脚相对较少,但并非没有,梦饮千樽月《赤壁骊歌》就是主要用u和v写成的。
再次,内容题材。一般来说,古风词和中国风词在内容题材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一种复古或仿古的潮流,但若要细看,还是可以得到些许痕迹。就如上所说,中国风词大多以某一诗词的情感为基点来入手,如施人成《长相思》,或是以某一神话传说、历史事迹、人物遗风等进行的创作,如方文山《兰亭序》,当然还有其他的类别,像是某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事物或是传统民族文化等,但总的来说,就是对已存在的素材的再创造。但古风除了具有此特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视之为古风作词的灵魂,那就是它具有自身的独创性,它已经不单单依靠已存在的外物来创作,我们可以写的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自己所构思故事,甚至我们可以秉承一种观点,每一首古风词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记忆,由此观之,古风作词更像是一种文学创作,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Finale《倾尽天下》,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倾尽天下》已经不能简单理解为歌词了。
来说,中国风词的表达方式较为趋近于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太注重对仗等方面,写作方式颇为自由;而古风词较于古代来说也已经没有严格如律诗绝句的格式要求,但还是讲究一些基本的对仗,若简单断句,可以很容易看出基本格式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等。举个例子,古风《倾尽天下》的一句:刀戟声共丝竹沙哑,谁带你看城外厮杀,断句后是:刀戟声/共/丝竹/沙哑谁带你/看/城外/厮杀;中国风《青花瓷》的一句: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断句后则是: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虽说总体长度一样,但节点不同。就表达方式而言,中国风词较为直白,带有一些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而古风词则更含蓄内敛些,多借助一些特定的意象符号来表达,形象地说,中国风词的表达方式是直线型的,古风词则是曲线型的。举个例子,古风《如梦令》,整篇词里直接写相思之情的句子很少,多暗藏在各种意象中,如“难再寻觅旧年沉水香”“而今春联换下几张”“花月佳期几度叹西厢”等;中国风《花满楼》就较多地直抒情感,如“百花美没有你的红颜也是罪”“吻露水那冰凉的感觉是回味”等。就手法来说,中国风词一般虚多于实,而古风词则相反,实多于虚。我所谓的虚实,即词的某一场景是通过内心的情感波动或语言行为来写,还是通过特定的场景构建来写,例如对“离别时”这个场景,虚的可以写成:执手凝噎,两行清泪拭难断;实的则可以写成:长桥雨斜,残柳一叶今又断。更明白一点就是这个场景是由主观意识构成的,还是由特定的客观意象构成的,而且由此就产生了两者表达风格的差异,古风词的风格更有可触性,它的意象构建要更接近人物的生活,仿佛就在身边,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而中国风词就更飘渺些,更具主观色彩,带有点意识流的形态,场景变换快,时空跳跃大。就创作角度而言,中国风词多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来写,在读词时,会有一种你是其中的主角的感觉,而古风则多以局外人或评论人的角度来写,可品评可参与可玩赏。
最后,意象选择,这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意象建构,而人类的认知也是建立在意象之上,人类对客观事物作用,客观事物又会对人类反作用,从而使世界变得复杂多样,这里就不多说了,否则又要扯到头痛的哲学问题上来。古风在作词时的意象选取一般遵循于诗词,有一套特定的系统,即特定意象有特定的含义,如柳表留意,梅表高洁,竹表不屈等等,甚至有些是用的诗经楚辞里的意象来进行创作。而中国风词就要显得更加的开放和自由,除了上述的那套系统之外,它可以运用的意象范围更加广泛,而且由于中国风是世界交流的大前提下所形成的中国风格,音乐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因素,所以它受到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还可以加入许多国外文化元素,王力宏的chinked-out就是代表。而且,古风词对于意象的构建要更为严谨,一般来说它更看重这个意象背后的含义,因为它主要靠意象来反映情感或阐述故事,而中国风词就要稍微宽泛些,意象的使用旨在以此为基底,升华内容,这与上述两者的表达方式有一定关系。
虽然两者有区别,但也不乏相同之处。
一直以来,我对于什么叫做古风词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对这种模糊的概念都难以用言语表述出来,尤其是用它与中国风词作比较时,很难区别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对于同一首歌,有人说是古风,但也有人说是中国风,还有人干脆直接就认为古风就是中国风,但既然这两者在名称上有不同的称谓,那么在具体的某些方面也应该有所差别。 要探究两者作词的差异,首先明确古风与中国风这两个概念。所谓古风,一是指古代的风俗习惯,多指质朴的生活作风,如古风犹存;二是指一种文学载体,不是古体诗。古风只有三类:歌、行、吟,例如:《长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同时古风亦可作为一种风格,就歌词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词多用一些诗词,或者仿古的风格。而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就歌词而言,即运用各种含有中国元素意象的语言符号进行的创作,题材上多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由此,可以对两者的作词区别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古风词即是多运用诗词进行歌词创作,而中国风词则是多运用中国元素进行的歌词创作。但显然,这样的结论并不令人满意,而且容易有几个疑问:第一,诗与词作为中国的文学的两个巅峰,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元素符号,所以,古风和中国风在这方面在这方面的区别又在哪?第二,根据这个观点来看,古风词可以说是完全基于诗词来写作,但对中国风来说,它所涉及的范围要跟广一些,诗词仅仅是中国元素的一方面,那是不是可以说古风词包含于中国风词?第三,在诗词中,意象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古风词中的中国元素要比中国风词多出许多,甚至几倍,那这时又该如何辨别? 而且,如今对古风词作来说,我们所面对的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并非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就拿墨村的歌词来说,《倾尽天下》、《千秋月别西楚将》、《如梦令》、《木兰辞》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风歌曲,但若以上述的观点来看,称这些歌的歌词是中国风也并不为过。而《发如雪》、《兰亭序》、《清明雨上》等歌曲的歌词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古风词。而我个人在写古风词时,写完后也经常会搞不清我写的到底属于哪种,所以我一直想要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究竟在何处。 以下进入正文中的正文。从我开始接触古风作词至今,已经快有两年的时间了,在此结合我个人的写词经验和对其他人的词作的一些简单研究,浅论一下我认为的古风与中国风的作词区别。在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总结后,我认为,古风词与中国风词的区别主要在用词、韵脚、内容题材、表达方式、意象选取等几个方面。下面就逐一说明。首先,用词。在用词上古风词往往要比中国风词更加精雕细琢,这就有些类似诗词里面的炼字,尤其是对动词的锤炼更为重要,因为古风词是基于古诗词来写作的,动词相对于名词来说要少很多,就一句诗词来说,一个动词运用得好坏可以决定让其千古留名或默默无闻,所以古时就有“推敲”之典故,这也是有的人认为古风词的文学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歌词范畴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它是诗词的另一种延续。就歌词的诗词性来看,中国风词多将其直接引用或化用,将其作为整首词的点睛之笔,可以看作是一种延伸,而古风词除了引用和化用之外,更多的是自己的再创作,将其作为一种诗词的创造过程。另外,古风词和诗词一样,注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这就决定在写作时要言之有“物”,即以实际存在的东西来蕴含你要表达的情感,而且略显婉约或暗含寓意,这与中国风词多直接表达略有不同。除此,两者之间还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古风词相比于中国风词较少在词中用到人称代词“我你她”和助词“的”等,究其原因,应该是与诗词的用词习惯和现代的语言习惯有关了。其次,韵脚使用。中国风词所使用的韵脚暂且称之为同音韵脚,即韵母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都可以用为韵脚,如i与in、ing,ian与ie、ue等。而古风词则略显不同,它源自诗词,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代语言的影响,除了可以遵循同音韵脚之外,还可以动用古韵脚来写,如u和v,en和in,eng和ing等。当然,如今绝大部分古风词都以同音韵脚为主,古韵脚相对较少,但并非没有,梦饮千樽月《赤壁骊歌》就是主要用u和v写成的。再次,内容题材。一般来说,古风词和中国风词在内容题材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一种复古或仿古的潮流,但若要细看,还是可以得到些许痕迹。就如上所说,中国风词大多以某一诗词的情感为基点来入手,如施人成《长相思》,或是以某一神话传说、历史事迹、人物遗风等进行的创作,如方文山《兰亭序》,当然还有其他的类别,像是某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事物或是传统民族文化等,但总的来说,就是对已存在的素材的再创造。但古风除了具有此特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视之为古风作词的灵魂,那就是它具有自身的独创性,它已经不单单依靠已存在的外物来创作,我们可以写的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自己所构思故事,甚至我们可以秉承一种观点,每一首古风词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记忆,由此观之,古风作词更像是一种文学创作,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Finale《倾尽天下》,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倾尽天下》已经不能简单理解为歌词了。复次,表达方式。就结构来说,中国风词的表达方式较为趋近于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太注重对仗等方面,写作方式颇为自由;而古风词较于古代来说也已经没有严格如律诗绝句的格式要求,但还是讲究一些基本的对仗,若简单断句,可以很容易看出基本格式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等。举个例子,古风《倾尽天下》的一句:刀戟声共丝竹沙哑,谁带你看城外厮杀,断句后是:刀戟声/共/丝竹/沙哑 谁带你/看/城外/厮杀;中国风《青花瓷》的一句: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断句后则是: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虽说总体长度一样,但节点不同。就表达方式而言,中国风词较为直白,带有一些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而古风词则更含蓄内敛些,多借助一些特定的意象符号来表达,形象地说,中国风词的表达方式是直线型的,古风词则是曲线型的。举个例子,古风《如梦令》,整篇词里直接写相思之情的句子很少,多暗藏在各种意象中,如“难再寻觅旧年沉水香”“而今春联换下几张”“花月佳期几度叹西厢”等;中国风《花满楼》就较多地直抒情感,如“百花美 没有你的红颜也是罪”“吻露水 那冰凉的感觉是回味”等。就手法来说,中国风词一般虚多于实,而古风词则相反,实多于虚。我所谓的虚实,即词的某一场景是通过内心的情感波动或语言行为来写,还是通过特定的场景构建来写,例如对“离别时”这个场景,虚的可以写成:执手凝噎,两行清泪拭难断;实的则可以写成:长桥雨斜,残柳一叶今又断。更明白一点就是这个场景是由主观意识构成的,还是由特定的客观意象构成的,而且由此就产生了两者表达风格的差异,古风词的风格更有可触性,它的意象构建要更接近人物的生活,仿佛就在身边,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而中国风词就更飘渺些,更具主观色彩,带有点意识流的形态,场景变换快,时空跳跃大。就创作角度而言,中国风词多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来写,在读词时,会有一种你是其中的主角的感觉,而古风则多以局外人或评论人的角度来写,可品评可参与可玩赏。最后,意象选择,这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意象建构,而人类的认知也是建立在意象之上,人类对客观事物作用,客观事物又会对人类反作用,从而使世界变得复杂多样,这里就不多说了,否则又要扯到头痛的哲学问题上来。古风在作词时的意象选取一般遵循于诗词,有一套特定的系统,即特定意象有特定的含义,如柳表留意,梅表高洁,竹表不屈等等,甚至有些是用的诗经楚辞里的意象来进行创作。而中国风词就要显得更加的开放和自由,除了上述的那套系统之外,它可以运用的意象范围更加广泛,而且由于中国风是世界交流的大前提下所形成的中国风格,音乐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因素,所以它受到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还可以加入许多国外文化元素,王力宏的chinked-out就是代表。而且,古风词对于意象的构建要更为严谨,一般来说它更看重这个意象背后的含义,因为它主要靠意象来反映情感或阐述故事,而中国风词就要稍微宽泛些,意象的使用旨在以此为基底,升华内容,这与上述两者的表达方式有一定关系。 虽然两者有区别,但也不乏相同之处。中国风是根据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创作的中国独特乐种。但我认为三古三新不但可以适用于中国风,也可以成为古风创作的要求,而作词就是要遵循其中古辞赋和古文化,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地变迁,我们在保证古辞赋与古文化的精髓完整流传下来,也需要对歌词进行新的定义与理解,并由此加强歌词的创造性与独特性。中国风词的一大特点是兼容性,随着现在古风词创作的概念在不断变革,和中国风词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两者的关系渐渐形呈现出了一种相交但不等同的关系,可相互借鉴但又独具特色。我们不能说古风词完全不同于中国风词,但也不能说古风词就是中国风词,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共通的地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交融转换,曲就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在这就不细谈了,我毕竟不懂乐理,亦非专业人士。古风毕竟不是孤芳自赏,固步自封,而我们也毕竟不是古人,用传统的诗词文化渲染现代观念就是现在的趋势。而中国风也不能太过自由,还是要回到原本中国的传统文化。两者的碰撞会迸出怎么的火花,就需要我们慢慢探索了。 虽然古风和中国风在作词上存在着上述这些区别和相同之处,但并不是说古风词与中国风词就由此成为定式,随着人们的不断创新,两者还在发生着各种变化,以求达到更好,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最后的最后,这篇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只属于业余研究,并不具备什么严谨的科学性,在其中还是会存在着漏洞或不足之处,望不吝指正,亦可以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