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韵和韵部的区别
1、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
2、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
3、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 ê、i、u、ü、-i(前)、-i(后)、er.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叫复韵母.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 üe、iao 、iou、uai、uei.根据主要元音所处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
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鼻韵母共有十六个:an、ian、uan、 üan 、en、in、uen、 ün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释义:①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气力穷于和韵。②(hè-)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大致有三种方式:(1)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3)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详细解释
1. 谓文雅而有风度。
《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 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闲,故是佳士。”
2. 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3.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 唐 白乐天 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为 浙东 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梅曾亮 《自序》:“叠韵之巧,盛于 苏 黄 ;和韵之风,流于 元 白 。”[1]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