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看超我、本我、自我之关系
《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后,一门心思的保护师傅西天取经,无论取经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设法解决。
孙悟空积极向上,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到西天。孙悟空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师傅去西天取得真经,自己应该这样做。
孙悟空就好似人的超我, 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要有良知,要符合人伦。
猪八戒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又懒又馋,关键时刻掉链子。觉得去取经是个苦差事,就想着怎么赶紧回自己的高老庄,碰见厉害的妖怪立刻扭头就跑,看见好吃的第一个冲上前去。
猪八戒就像本我,代表着人最原始的,本能的欲望。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能、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遵循享乐原则,要求食物的饱足和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
沙和尚呢,是最默默无闻的那个,走在师徒四人的最后,挑着沉着的行李,牵着白龙马。虽然法力不高,但是任劳任怨,不时的劝和大师兄和二师兄之间的矛盾。当孙悟空被师傅撵回花果山后,又是他下跪劝说,让孙悟空回心转意。
沙和尚就是三我中的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要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那么,以上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永远存在,而超我和本我几乎永远对立,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们的理想目标,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驾驭三我呢?
超我太强,会生活的太累,一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太放纵本我,会失去目标,只享乐,不劳动。这个时候,自我就出现了,那边拽拽超我,这边拽拽本我,开始启动调节作用。超我、本我、自我三者相互制衡,人才能健康成长。
举个例子,孩子写作业磨蹭,本我遵从本能,只想做哪些相对舒服的事情,比如玩游戏。这时超我会出来干预,不完成作业太丢人,会被同学看不起,会被老师批评。面对冲突,自我给出了这样的办法,如边玩边写,这就是家长眼中的写作业磨蹭拖拉。
这时,如果长时间完不成作业,还会产生焦虑,会引起各种情绪。当家长批评或者催促的时候,就难免会产生冲突。
前面只说了三个徒弟,那么唐僧代表了什么呢?唐僧代表了人,很好的调节着超我、本我、自我,为其所用。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好呢?那就好好读一读《西游记》,品一品唐僧如何带领三位徒弟?如何配合着?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取得正经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