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门都有哪些讲究?为什么呢?
会使用双扇门,或者是单扇门,门是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制度的,在门方面的装饰是可以体现出家里面的情况,不同的户型,会有不同的门面设计,门面是可以体现出身份地位的,因为古时候有钱人家的门是相当好的,会进行各方面的设计,也会有专门的装饰,身份地位不是很高的人,门的设计是很旧的。
这种门的名称是”山门“。
山门意为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
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
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山门按规定是需有三个门洞,但具体造型可稍有改变。如下图是门洞高大。
而下图中,没有上图那种空旷的感觉,但也属于山门。
扩展资料:
山门的具体含义:
山门的外形象征三解脱门。三解脱门略称三脱门或三门。谓通往解脱之道的三种法门,即空、无相、无愿,此三者又称为三三昧。兹分释如下︰
(1)空门︰谓观我所见,我见皆空,一切诸行不真实、不常、恒空。
(2)无相门︰又作无想。谓观因空故,不起着于相。
(3)无愿门︰又作无作或无欲。谓观无相故,于未来死生相续 ,无所爱染愿求。
将三解脱门作为实践原理,是大小乘佛典所共通的。空、无相、无愿三者,虽然又可称为三三昧,但是三三昧是有漏、无漏共通的,而三解脱门则唯通无漏。
又解:三种进入解脱境界的智门。一、空解脱门,是了达诸法本空,而不著於空;二、无愿解脱门,是了知诸法幻有,而无所愿求;三、无相解脱门,是了知诸法无相,而无不相,入於中道。
百度百科-山门
百度百科-三解脱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