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生活中冷冻的牛肉和羊肉如何区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冻肉肉品

羊肉是有些白色的肥肉或者筋膜。羊肉在肉中最细腻,颜色也最粉嫩,闻起来有些膻。

生活中冷冻的牛肉和羊肉如何区别?

牛肉最好辨别,纤维最粗,颜色最红。

羊肉有擅味,用鼻子闻一闻就行,再有就是牛肉比羊肉的色彩要深。

什么是温体牛肉 与冷冻牛肉的区别

有区别。新鲜程度不同,营养不同。新鲜的更营养。

冷冻是阻碍细菌的繁衍而不是阻止细菌繁衍。当肉被冷冻后。各种细菌的传播速度明显降低,但不是停止。所以肉还在漫漫的变质。因此,新鲜牛肉营养比冰冻牛肉营养更大。

牛肉是指从牛身上得出的肉,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牛肉来自牛只身体的不同部位而另有称呼,例如西冷、T骨、牛柳、肉眼等,其中雪花牛肉指油花分布均匀且密集,如同雪花般美丽,因入口即化不适合长时间烹煮,故常见的是簿片形状的牛肉。

各地都在疯「温体牛」,尤其最知名的台南美食「温体牛肉汤」更是夯到不行,每天都有人清晨天未亮就到场排队,究竟温体肉有什么奇妙的魅力呢?真的比一般保存肉品新鲜美味吗?又与冷藏肉、冷冻肉差别在哪?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认识什么是温体肉

市场上贩卖的肉品,依照保存方式可分为「温体肉」、「冷藏肉」、「冷冻肉」。「温体肉」是指未经过冷藏的肉,可再区分为现场屠宰的现宰肉以及事先屠宰但未经冷藏的肉。

饕客们都会反应「温体肉」的肉质吃起来比较鲜嫩,这其实是因为有经过冷冻冷藏的肉类,肉质水份会结成冰晶,破坏肉品组织,以致于解冻退冰后,吃起来感觉较为干柴,并不是因为「温体牛」比较新鲜。所以冷藏肉多半会用袋子或保鲜膜保存,冷冻肉会使用真空袋,为了减缓肉质的水份流失。

温体肉最新鲜?其实是一种迷思!

任何未经加工的肉类皆需冷藏于摄氏4度以下,才能抑制细菌生长,且持续放置在室温中超过2个小时,就可能变质。台湾的消费者普遍认为「温体肉」最新鲜,然而实际上温体肉因为没有冷藏,容易滋生细菌,有很高的潜在健康风险;由于台湾多数地方法规考量到卫生安全,明定动物必须在合法屠宰场屠宰,不允许市场现宰,因此「温体肉」大多属于事先屠宰但未经冷藏的肉品,到隔天消费行为产生,已经有超过十小时暴露在细菌环伺的环境下了,可以说是「最不新鲜的」!

冷藏肉、冷冻肉、温体肉的区别

肉品的保存温度越接近常温,细菌就越活跃,蛋白质变质的速度就越快,以保存的观念来看,「冷冻肉」其实是最新鲜的,而「冷藏肉」和「冷冻肉」一样都有经过屠宰厂分切、包装、冷藏,再运送到生鲜超市或量贩店贩售。

「冷藏肉」:

外观:鲜红色带光泽,分带皮及不带皮。挤压较有弹性,无渗出物。

保存温度:0~5℃

保存期限:2~14日

肉品来源:国内肉品经一般CAS加工厂,可追踪至家畜市场;进口冷藏肉售价偏高,故来源几乎来自家畜市场或契约牧场。

新鲜程度:中等

口感:冷藏时没有冰晶产生(冰晶点为-2℃),组织大部份未遭破坏,部份自体溶解之细胞释放出肌纤维分解酵素,使蛋白质分解成芳香性胺基酸,即斦谓熟成作用,肉质柔软有芳香。

「冷冻肉」:

外观:暗红色,较干燥,带皮较少。解冻后,挤压出现液状渗出物,较无弹性。

保存温度:-25~-27℃

保存期限:3日~半年

肉品来源:国内肉品经一般CAS加工厂,可追踪至家畜市场,进口肉仅能追溯其国籍。

新鲜程度:最高

口感:肉品冷冻时因有冰晶之形成,组织遭到破坏,口感较差,干柴缺乏弹性。

「温体肉」:

外观:浅红至暗红色,外表出现黏液状渗出液,大部份带皮。挤压较有弹性,无渗出物,但略带黏液感。

保存温度:常温23~30℃

保存期限:1~2日

肉品来源:国内肉品市场,传统市场之个体户零星贩售,追溯困难。

新鲜程度:最低

口感:无冰晶点产生,肉质未经冷藏,保有水份,但因细菌繁殖较快容易腐败,熟成时间不够,故肉质柔嫩多汁,无芳香味。

如何对待冷冻肉退冰后的解冻肉

「冷冻肉」外观呈现暗红色,是肌肉在真空缺氧环境下的自然色泽,退冰后就会恢复成鲜红肉色的「解冻肉」,应尽速烹调,保存期限大约只有3天,可将血水沥干后放在塑胶或玻璃保鲜盒里密封,绝对不建议再次冷冻保存,非常容易变质,口感也会变差。另外,除非真的万不得已,退冰的时候也不建议常温或泡水解冻,容易滋生细菌,并使肉汁流失,最好事先放冷藏,让肉质有充分的时间解冻,吃起来才会鲜甜多汁喔!

了解了肉品的正确知识,以后就要懂得好好对待它们啦!温体肉吃起来当然鲜嫩美味,但为了顾全健康,还是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店家的卫生环境,可以偶尔放纵一下,平时还是要懂得注重肉品的保存喔!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