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日语が的用法!

梵高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句子主谓

主格助词「が」

接续:名词+が 意思:构成主语

1. 表示存在的主体。主体可以使人物或动物,也可以使其他物品(包括抽象的东西)等。例:スーパーにはいろいろな品物があります。

2. 用于表示某人拥有什么物品或财产、才能等,相当于「~は~を持っている」的意思。也可以用于讲述某人的身高、胸围等数量概念以及疾病等。例:私は车があります。(=车を持っています。)

3. 在回答对方疑问时,告知别人想知道的信息。对方用「疑问词+が」向你提问,你必须要用「名词+が」的心事回答对方(除非你不知道)。例:谁が私のパンを食べましたか。

4. 在叙述真题中的一部分时,这“一部分”中的主语成分用「が」表示。例:中国は土地が広い。そして、人口が多い。

5. 表示第一人称的愿望。也可以用于询问第二人称(对方)的愿望或者欲望。例:私はこの本が読みたいです。

6. 表示人们喜好、喜爱的对象和技术等方面优劣的对象以及具备某种能力的对象。所以又称为“对象语”。例:私は犬が好きですが「なのに」、妹は犬が嫌いです。 ?

7. 表示比较的某一方。例:あなたとお兄さんと、どちらが太っていますか。

8. 表示选择范围中最突出的某一方。形容词或少量的状态动词作谓语的情况居多例:一年のうちで、二月が一番寒いです。?

扩展资料

1、日语,又称日本语(にほんご、にっぽんご),日本国的官方语言。母语人口约一亿三千万,分为东日本、西日本、九州和八丈四种方言,与日本语相近的语种为琉球语(ウチナーグチ)。

2、三国时汉字传入日本,唐朝时日本人发明假名通行于女性之间,官方通行古代汉语即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

3、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元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

日语助词的 定义。

一、句子分类概说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例如从句型(结构类型)的角度、从语气用途的角度、从修辞效果的角度等等都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别叫句类,根据结构分出的叫句型。

二、句类

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一)陈述句。陈述句的作用是报道一件事实。例如:

1)他们在上课。

2)我哥哥已经结婚了。

3)他明天不去上海。

4)今天是星期六。

5)这孩子很可爱。

陈述句表示陈述语气,句调是一个降调。在书面上陈述句末尾都用句号(。)。

(二)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对听话人表示某种请求、商量、命令、劝阻或警告等意思的句子。例如:

1)你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

2)你明天走吧。

3)站起来!

4)你别喝了!

5)不准随地吐痰!

祈使句表示祈使语气,句调有的是一个降调,有的是一个急促的高降调。在书面上祈使句末尾或用句号(。)、或用叹号(!)。

(三)疑问句。疑问句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在书面上,疑问句末尾都用问号(?)。疑问句内部又可细分为四小类:

1.是非问句。形式上跟有的陈述句、祈使句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句调用升调。回答时可以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例如:

1)他们在上课?

2)他并不知道?

3)今年是建校三十周年?

4)你叫他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

5)不准抽烟?

2.特指问句。句中一定有疑问代词,以表示疑问。回答时不能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而要作出具体回答。特指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例如:

6)刚才谁来了?

7)你想喝点什么?

8)他准备去哪儿旅行?

9)这大衣多少钱?

10)她最近身体怎么样?

3.选择问句。问话人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情况,要听话人作出回答,其基本询问方式是“X还是Y”。选择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例如:

11)今天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

12)他想去北京还是上海,还是广州?----

13)你想喝可乐,喝咖啡,还是喝红茶?

14)她个儿高,还是矮,还是不高不矮?

4.反复问句。问话人只提出肯定与否定两项,要求听话人在肯定与否定之中作出回答。基本询问方式是“V不V”或“V没(有)V”。反复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例如:

15)你去不去?

16)他明天来不来?

17)那衣服贵不贵?

18)那地方远不远?

日语が的用法!

19)你看没有看今天的电视新闻?

20)你去没去他家?

口语中也可以只在句末用一个否定副词“不”或“没有”来表示反复问。例如:

21)你去不?

22)那地方远不?

23)你看今天的电视新闻没有?

24)你去他家没有?

疑问句末尾常常用疑问语气词“吗”、“吧”或“呢”,来增强疑问语气。句末疑问语气词在使用上有分工:在是非问句末尾,用“吗”或“吧”,不用“呢”;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末尾则用“呢”,不用“吗”或“吧”。例如:

25)他们在上课吗/吧?

26)这是谁告诉他的呢?

27)他究竟去了福州,还是去了广州呢?

28)他去没去学校呢?

例(25)句末用“吗/吧”,属于是非问句;例(26)-(28)句末用“呢”,分别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

注意,下面两个问句看上去很像是非问句(因为句中没有疑问成分),其实不属于是非问句:

28)我的笔呢?

29)你一个人病了呢?

例(29)、(30)实际是特指问句的一种省略形式,可以补出疑问代词。请看:

a.我的笔在哪儿呢?

b.我的笔到哪儿去了呢?

你一个人病了怎么办呢?

(四)感叹句。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如喜悦、愤怒、惊讶或悲哀等)。表示喜悦、愤怒、惊讶的感叹句一般用高而平的句调,表示悲哀的感叹句一般用低而趋降的句调。书面上感叹句末尾多用感叹号(!)。例如:

1)这风景多美啊!

2)你给我滚!

3)蛇!

三、句型

句型指句子的类型,也就是句子的整体格局。句型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能从宏观的角度、总体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句子,从而掌握句子的不同类型和它们的表达功能。

分类情况如下:

名词性主谓句:今天元旦节。把字句、被字句

主谓句动词性主谓句:我要上课。连谓句、兼语句

形容词性主谓句:小明很聪明。双宾句、存现句

单句主谓谓语句:他人很善良。

名词性非主谓句:蛇!/一张北京。

句子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上课了。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太好了!

叹词句:呀!(是你呀!真是稀客呀。)

拟声词句:当,当,下课了。

复句(略,将在复句部分讲到)

重点是主谓谓语句,它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主谓谓语中,全句主语叫大主语,全句谓语叫大谓语;句子谓语内的主语叫小主语,谓语内的谓语叫小谓语。例如:

中国人民志气高。

大主语大谓语

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谓语句情况比较复杂,考察其内部的语义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小主语之间有施受关系。如:

a小王作业做完了。/b作业小王做完了。

a句以施事“小王”做大主语,以受事“作业”做小主语;b句则相反,以受事“作业”做大主语,以施事“小王”做小主语。

2、大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如:

她态度和蔼。(“态度”属“她”)

这屋子面积不小。(“面积”属“屋子”)

3、谓语里有复指成分。如:

反腐倡廉,这是广大群众的一致呼声。(“这”用来复指“反腐倡廉”)

复指大主语这样的句子,作用在于一是使大主语得到强调,二是如果大主语复杂,还能使句子结构简洁。例如:

那高高的个儿,秀气的脸旁,批着乌黑秀发的姑娘,名字叫李霞。(联合短语做主语)

4、大、小主语是数量词或含有数量词。如:

三箱我认为不够。/橘子一元一斤。

同学们三个人一组。/香菜一元买两斤。

5、大主语或小主语有周遍性意味。如:

什么事他都不管。/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6、小主语是施事,大主语是小谓语行为动作关涉的对象。如:

那件事他们已商量决定了。

主谓谓语句是根据结构关系定的名称,因为它是汉语里很有特点的一种句型。在汉语里使用也很普遍。如果按照功能(谓语的词性),它应该分别归入名动形三种主谓句里,那样似乎弱化了它的地位。

四、几种动词谓语句

(一)“把”字句

1、什么叫“把”字句

一般指在谓语动词前用“把”引出动作的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所谓“处置”,指的是甲主动对乙施加某种影响,由于甲的某种行为,使得乙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例如:

你[把行李]放〈在架子上〉。

“你”是动作的发出者——施事,所以是主动句;“行李”是受事,接受动作的“处置”,结果位移到了“架子上”,“在架子上”也可说是一种状态。

有时候使用把字句也表示一种“致使”或强调动作的范围宽广。例如:

a他[把大伙儿]弄得〈莫名其妙〉。

b我[把该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没找到那串钥匙。

a句的动词“弄”,对“大伙儿”来说,谈不上是“处置”,因此可以看作“致使”。b句主要是强调动作“找”的范围宽。类似的又如:

你[把客人]请〈来〉。(使客人来)

那孩子[把他爸爸]急得〈满头大汗〉。(使满头大汗)

她[把大大小小的商场店铺][都]逛〈遍〉了。(“逛”的范围宽)

2、“把”字句的特点

1)动词应当具有动作性。

非动作动词(如“是、姓、有、成为”等)以及感觉活动动词(如“认为、觉得、知道、感到、喜欢”等)、趋向动词(如“来、去、进来、出去”等)一般不能进入把字句。如:

他把教师是。×我把麻烦觉得。×

学生们把教室进去了。×

2)动词一般不能是单个(光杆儿)的

把字句中动词前后一定要有其他成分,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如:

他[把茶]喝。×/他[把茶]喝了。√

至少也应有个语气词。

大家[把歌]唱。×

大家[把歌]唱〈完〉了[再]走。√

不过,把字句口语里也有省略动词后面成分甚至省略动词的。例如:

看把他急得!/看把大伙儿逗得!

你看他把大家笑得!

我把你这死丫头。

3)“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例如:

我把书看完了。(“书”是定指的)

4)如果有助动词或否定副词一般应放在“把”的前面。如:

我们[要][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边疆)建设。√

我们[把青春][要]献给(祖国的边疆)建设。×

他们[没有][把教室]打扫〈干净〉。√

他们[把教室][没有]打扫〈干净〉。×

(二)被字句

1、什么叫“被”字句

一般指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施事的被动句。

“被”字句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有时候,“被”后的施事因为某种原因也可以不出现,这时“被”一般不看作介词。而是当作表示被动意味的副词。例如:

酒[被爸爸]喝〈光〉了。酒[被]喝〈光〉了。

被字句有“被…所…”、“为…所…”的格式,是古汉语用法的延续。

2、“被”字句的特点

同把字句一样,被字句也有以下特点:

1)动词应该是动作性的。如:教师被我是。(是不成立的)

2)一般也不能是单个动词(光杆动词),尤其是单音节动词。如:东西被拿。

3)主语受事一般是有定的。

4)助动词或否定副词也应置于“被”字的前面,而不是“被”的后面。例如:

菜[没有][被大家]吃〈完〉。

钱[没有][被小偷]找〈到〉。

钱[被小偷][没有]找〈到〉。

(三)连谓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就叫连谓句。连谓句的谓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在连谓短语部分已经讲到了,这里不再重复。只是要注意连谓句的层次分析。分析如下:

她站〈起来〉/提〈上〉篮子/上街/买菜。

主谓

中补动宾动宾动宾

中补

(四)兼语句

1、兼语句及其分析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就叫兼语句。兼语句中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在前面兼语短语部分已经讲到了。应注注意兼语句的层次分析。例如:

连长派我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主谓

兼语套连谓

2、兼语句与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的辨别

1)停顿和加状语的地方不同。兼语句不能在第一个动词后面停顿或加状语。而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则可以在第一个动词后面停顿或加状语。如:

我请你去。(兼语句)

我请V你去。×我请明天你去。×

我请你V去。√我请你明天去。√

我希望你去。(非兼语句)

我希望V你去。√我希望你V去。×

我希望明天你去。√

2)两者第一个动词的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

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支配的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事;而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则相反,第一个动词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

3、连谓与兼语结合的句子:

你出个通知叫大家吃完饭来食堂开会。(连谓套兼语句)

你叫他[立刻]打电话请老王来这儿。(兼语套连谓句)

(五)双宾句

1、什么是双宾句

一个动词后边带了两个宾语的句子就是双宾句。例如:

我送他十本书。/叶老师教我们英语。

那人偷了人家一匹马。

物业公司收户主三百元。

我称他“喜子”。 /我吃他一个苹果。

两个宾语中,一个宾语离动词近,叫“近宾语”,一个宾语离动词远,叫“远宾语”,远宾语是动词直接涉及的事物,又叫“直接宾语”,近宾语是动词间接涉及的人或单位,又叫间接宾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不多,从语义上讲可以分成三类。如下:

1)表给予的:给、赔、教、赠、卖、嫁、借、租

2)表取得的:买、收、赚、偷、借、租、请教、娶

3)表称谓的:叫、称、骂……

要注意的是:

a“借、租”等动词既可以表给予,又可以表获取。因此:

我借他五千元。(有歧义)

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我借了他的钱”,也可以理解为“他借了我的钱”。

b“他”作为近宾语,有时意义已经虚化。如:

我跟你比,差他十万八千里。

c双宾句的两个宾语之间没有任何语法关系。

我借给他一本英语书。

主谓

动宾

动宾定中

d应当注意,不要把联合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同双宾句混同起来。试比较:

告诉爸爸好消息。(双宾句)告诉爸爸妈妈。(非双宾句)

动宾动宾

动宾联合

(六)存现句

1、什么是存现句

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句首有处所词语做主语,宾语则表示存在的主体。根据句型和表意特点,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1)表存在通常的句型特点为:

处所词+动词+着+数量词+名。动词可以是表存在的“有”、“是”等,后边一般就不再跟“着”;宾语前也可以是非数量的词语。如:

桌上放着(两本)书。心里藏着(一个)秘密。

墙上挂着(一幅)画。身上有着(无穷)的力量。

院子里有(两棵)树。/门外是(一条)河。

蓝天上飘着(两只)风筝。/外边下着(大)雨呢。

2)表出现或消失

通常的句型特点为:

处所词+动词+趋向补语/了+数量+名,例如:

村里来了几个城里人。/林子里跑出来一只狗。

阳台上飞来一只鸽子。

昨天班里走了两名学生。

公路上开过去一辆大卡车。

要注意的是:存现句的句首如果没有处所词语,只有时间词语,时间词语也不做主语,仍做状语。这样的句子判为非主谓的存现句。例如:

从前有个商人。/昨天来了位新同学。

五、变式句和省略句

(一)变式句

变式句指的是句法成分倒置的倒装句。这种句子主要出现在口语中。如:

票买到了吗?——买到了吗,票?

口语里常常说成后面的句式。前置部分是说话人急于想要说出的,所以脱口而出。后置部分则带有补充的意味。口语中,后置部分要轻读,前后两部分之间有停顿。常见的变式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谓倒置:

快进来吧,你。/真有意思,这个人。

怎么了,你?

2、中心语倒置:

钢笔不见了,(那支红的)。

十二点了,[都]。/他来了,[可能]。

3、补语前置:

〈饭都吃不下了〉,气得。

〈天都要垮了〉,说得

4、宾语前置:

要下大雨,估计。/吃饭没有,问你?

5、连谓句兼语句动词前后顺序倒置:

回来吧,放了假。/跑快点,叫他。

(二)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在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成分在一定的语

言条件下没有出现的不完全句。分为两种:

1、对话省:说话时因为有现场语境,所以常常用省略句。如:

甲:他什么时候回家?

乙:明天。(省掉了主、谓、宾,只留了一个时间状语“明天”)

2、上下文省:这主要指复句里,由于上文已经出现,或者下文马上就要出现,因而也往往省略。如:

①v亲眼去看,你就会知道游艺会多么热闹。

前句蒙后句省主语“你”。

②他是我的一个本家,v应该叫他五叔,v是一个身体壮实的老人。

第二句承前句的定语省了主语“我”,第三句承前句的近宾语省了主语“他”。

③不仅我们这一代,而且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友好下去。

前句蒙后句的谓语中心省了谓语“友好下去”。

应当注意,不要把省略句同非主谓句混淆起来,省略句是在一定语境下的省略,离开了语境,省略句必须补出原来的成分,否则意思就不清楚;而非主谓句是补不出也无须补出什么成分的,非主谓句的意思一般来说是自足的。省略的说法也不宜滥用,如在售票口的“一张北京”(非主谓句),不能因为这句话离开了售票口意义不明确,就硬说它是“我要买一张到北京的车票”的省略。独词句“蛇!”也不必说成是“蛇来了,快跑”之类说法的省略。

六、句子的变换

根据语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就叫句子的变换。变换句子的目的从语言使用看,是为了适应语境更好地表情达意;但如果从句法研究来看,则是为了弄清句子结构的异同、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有助于给语言单位定性、分类以及说明语句结构等等。句子变换的实现可以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完成。由于要求不同,句子变换有不同的类型。一般可以从“句类”和“句型”两个角度进行句子变换。如:

(一)句类之间的变换

句类变换指的是句子在语气用途方面的转换。即相同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具体说句类变换就是陈述句变为疑问句、疑问句变为陈述句或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否定句变为肯定句等等。至于什么场合应该用什么语气类别的句子,应该根据语境里的诸多因素以及不同句类的特点去选择。

语气变换例如:

①他失败了。(陈述句、肯定语气)

②难道他成功了吗?(强烈的反问语气)

③他没有成功。(委婉的否定语气)

这三句是:不同语气表示基本相同的意思。

④你借两百元钱给我。(直接的祈使语气)

⑤你可以借两百元钱给我吗?(委婉的疑问语气)

⑥我急需要两百元钱。(陈述语气。非常含蓄的借钱请求)

这三句是:不同语气表相同的意思。

(二)句型之间的变换

句型变换指的是句子在结构上的变换,即相同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在具体语境中说话人应该选用什么句型才合适,同样要根据语境的不同情况以及各种句型在表意上的特点作出选择。句型变换例如:

①小林打开了电脑。(带宾主谓句主动句)

②小林打开电脑了。(带宾主谓句主动句)

③小林把电脑打开了。(“把”字句)

不同句型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

④电脑小林打开了。(主谓谓语句)

⑤电脑被小林打开了。(“被”字句)

这一组句子,从语义上看,每个句子的施事都是“小林”,受事都是“电脑”,动做也都是“打”,动作的结果也都是“开”,所以它们的语义结构相同;但这组句子的句法结构不完全相同。语义相同,句法结构不同的句子有着不同的语用价值。换句话说,有着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说话人。分析某个说话人为什么相同的意思不用这个句子要用另一个句子,这里就涉及到说话人的表达焦点、重心等问题——这样的分析就归属于句法结构的语用平面了。这里首先

要简单介绍以下“语用平面”的含义。

语用平面,同“句法平面”、“语义平面”一起组成现代汉语语法的“三个平面”。语用平面是研究句子中词语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的,语用重在讲表达,是一种动态分析。它涉及到说话的话题、说话的行为、表达重点、口气、变化等等,与说话人说话时的心理意图有关系。拿上面一组句子来说,从语用平面看,首先:

①小林打开了电脑。

②小林打开电脑了。话题为“小林”

③小林把电脑打开了。

④电脑小林打开了。

⑤电脑被小林打开了。话题为“电脑”

话题不同(谈论中心)就意味着语境不同。其次,在相同话题的句子中,①②句虽然都是一般主谓宾的陈述句,但是第②句把“了”放在句末,就有强调小林行动变化的意味,而第①句则没有这种意味;第③句则更强调对电脑的处置意味,所以用了“把”字句,而①②句则没有这种意味。

④电脑小林打开了。

⑤电脑被小林打开了。

④⑤句的话题也相同,但是第⑤句则强调了被动受事主体。除此以外,每个句子在特定的环境中,与说话人的语调、语气、重音以及焦点等都有紧密的关系,而把说话人强调的意味、焦点、语调口气等作为分析对象时,算得上是句法结构的语用分析了。目前我们的语法分析仍然着重于句法平面的结构分析,语义、语用平面分析起步较晚,尤其是语用分析,才刚刚起步,属于研究探索阶段。因此同学们的分析重点还是是句法结构。

日语助词的用法

1.从一则笑话说起

听说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片平静和睦的树林里,每年都要搭台举行一次动物的化妆联谊会,会上将选出下一年的“森林之王”。

酒醉饭饱后便开始选举,当然大家还是选了老虎当“森林之王”。今天的司会是老鼠,大腹便便的老鼠戴上假面具,扮成了威风凛凛的虎纹猫。它用响亮的声音问大家:

「森の王様は谁ですか。」 (“森林之王是谁?” )

动物们齐声回答:「勿论、虎さんです。」 (“当然是老虎。” )

动物们欢呼着将假扮的老虎拥簇上台。司会的老鼠原想说:

「あなたが、……。」 (“……是你?” )

可那天扮老虎的是只三色花猫,它喝得烂醉,怎么也站不起来,在动物们的推推嚷嚷中拉坏了外衣,有些显漏原形。司会的老鼠感觉不妙,心里着慌,不禁说漏了嘴,说成了:

「あなたは、……。」 (“你是……?” )

假老虎醉醺醺地说:「猫です。」 (“是猫。” )

吓得司会的老鼠顾不上体面,一溜烟地逃跑了。

初学日语,总会碰到许多语法上的疑难问题,使人望而生畏。譬如“が”和“は”的用法,一般语法书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解释:“が”为格助词,表示句子的主语;“は”为提示助词,提示句子的主题,等等。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该怎样区分什么时候非要用“が”,而什么时候非要用“は”呢?

2.小谈“が”和“は”的区别

我们应该怎样区分什么时候用主格助词“が”,什么时候用提示助词“は”呢?其实只要记住:“が”的重点在于其前面部分,而“は”的重点在于其后面部分。为了更好掌握主格助词“が”和提示助词“は”的用法,先追究一下二者不能互换的场合吧。

如果把句子分成前项和后项,再加上未知因素来看的话,就比较容易解释。

前 项(重点) が 后 项 ですか。 ――回答前项部分

前 项 は 后 项(重点) ですか。 ――回答后项部分

例1:谁が森の王様ですか。

例1句中前项是未知因素,是提问的重点,非用“が”不可。因为问话者已经知道有动物是“森林之王” ,而急需知道的是“谁” ,是狼,还是狮子,或者老虎?

答:虎です。(原句=虎が森の王様です。)

――“が”的重点在前项,所以后项可省略回答

例2:虎はなんですか。

例2句中后项是未知因素,是提问的重点,因此非用“は”不可。因为问话者已经知道有“虎” 这一动物,而需要知道的是关于它的详细情况,他是森林之王,还是百花之精?它是什么模样的?

答:森の王様です。(原句=虎は森の王様です。)

――“は”的重点在后项,所以前项可省略

由此可以归纳为:主格助词“が”,重点在于其前面的内容,答句必须回答“が”前面的内容;提示助词“は”,其前面的内容并不重要,重点在于其后面的内容,所以答句也就必须回答“は”后面的部分。

因此,在疑问句中,未知因素在前项时则用“が”,未知因素在后项时则用“は”。这里“が”和“は”绝对不能互换,要不意思完全变了。

3.“が”、“は”重点不同说的応用

上回说起了主格助词“が”的着意重点在其前面,提示助词“は” 的着意重点在其后面。那该怎样运用于平时的读写和会话中呢?

一般初次提起的话题用“が”较多,那是因为说话者的重点在于该话题。再提起时即成了已知因素,说话者的重点往往是关于该话题的具体内容,所以用“は”较多。

例1. 赤ちゃんが生まれました。(赤ちゃんは)元気な男の子です。

例1的前半句中,说话者的着意重点在前项的“赤ちゃん”,所以用“が”。而后半句中说话者的着意重点在后项,即“是男孩还是女孩”,所以用“は”,而且括号中的“赤ちゃんは” 一般省略不说。

例2. 日が出しました。あたりが明るくなり、小鸟が鸣き始めました。

对自然现象作客观描述时用“が” 。这也可以理解为该事项属初次提起,听话者对此事项还属“未知”,所以用“が”。只不过对自然现象作客观描述时,常常是从一个事项跳跃到另一个事项,所以有多用“が”的感觉。其实该事项在文中第2次出现时也是要用“は”的。如:

例3. 日が出しました。あたりが明るくなり、小鸟が鸣き始めました。……日はだんだん高く升り、あたりは一层明るくなり、小鸟は木の枝と枝の间に楽しそうに踊って、饵を探しています。

除了主语带有很长的修饰语句之外,一般“が”前面的句子不会太长。但由于“は”的重点在其后面的内容,所以由“は”提起主题的句子往往可以拖儿带孙地拉得很长。

4.「に」、「へ」、「で」的用法(1)

关于格助词“に”、“へ”、“で”的用法,“に”和“へ”都可表示方向和场所,但“に”更强调场所,“へ” 更强调方向,而“で”则表示范围。它们有时可以互换,有时又不能互换,有时互换的话就改变了语义。繁杂琐碎,让人眩晕。初学者难以区别其中的差别。

我们大概都惊叹过孩子是学语言的天才吧。那么让我们自己也回到孩提的水平,形象地来看以上“に”、“へ”、“で”用法,也许能有收获。

我觉得如果用符号来形象化地去理解的话,即使是初学者,也是可以容易地理解并掌握好“に”、“へ”、“で”的。 大体上可以说,“に”表示的是一个小点点,“へ”表示的是一个带着箭杆的箭号,“で”表示的是一个大圈圈。

先比较一下“に”和“へ”的区别,如:

例1.○ 彼女が邉訄訾俗撙盲?/SPAN>——她跑到了体育场

例2.○ 东京に行く列车——去体育场的汽车

例3.○ 东京に着いた列车——到达了体育场的列车

例4.○ 彼女が邉訄訾刈撙盲?/SPAN>——她跑向了体育场

例5.○ 东京へ行く列车——去体育场的汽车

例6.× 东京へ着いた列车——到达体育场的列车

“に”和“へ”,即点和箭号都可以表示目标和方向,但“に”着重于目标的一个点,因此并不强调动词的动作发生点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而“へ”的作用毕竟是一个带着箭杆的箭号,因此在动词的动作发生点和目标点之间必须有放得下一根箭杆的距离。由此不难看出例6 为什么不能用“へ”,因为在动词“着く”和目标点“东京”之间没有一个箭杆的距离。

5.「に」、「へ」、「で」的用法(2)

上回谈到了 “に”和“へ”的区别,我们再比较一下“に”和“で”的区别吧。

“に”和“で”的区别,大致可以记为“点”和“圈”的差别。

具体地来说,“に” 表示一个点。即标的或作用点。它可以是时间上的点,也可以是空间上的点;可以是抽象的一个点,也可以是物体上的一个点。可以译为中文的“于”。 如:

例1.朝五时に起きる。……起于早晨5点(时间上的一个点)

例2.鸠が空に飞んでいる。……鸽子飞向天空(空间中的一个点)

例3.彼は梦に向かって走る男だ。……他是个为理想而奋斗的汉子(抽象事项的一个点)

“で”则表示一个圈。就象划地为圈似的,表示有一个具体的动作在其圈内进行。但不管是抽象还是具象,它只可以在空间上划圈,而不能在时间上划圈。“で”相当于中文的“在”。如:

例4.鸟が空で飞んでいる。……鸟在天空中飞翔。(可以是飞来飞去,表示空间范围)

例5.车の中で本を読む。……在车上读书。(以车中为圈,在其范围内读书)

例6.梦の中で一匹の兎を追いかけた。……在梦中追赶着一只兔子。(抽象中的范围)

请再看下例:

例7.○ 东京に住む。……住在东京。(平面上的一个点)

例8.× 东京で住む。……住在东京。

例9.○ 东京で暮らす。……在东京生活。(以东京为圈,在其范围内生活)

例10.× 东京に暮らす。……在东京生活。

“住む”是在生活场所这个“点”上停留之意,无具体动作。所以例7中的“东京”作为供其停留的空间中的一个“点”,用“に”而不能用“で”。“暮らす”是“生活”之意,有具体动作,所以例9中的“东京”则为该动作的范围,要用“で” 而不能用“に”。

最后,请你记住一句话:“に”是一个点,“で”是一个圏,“へ”是一根箭。

6.恭维时易多用“も” 少用“は”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叫作“花花轿子人抬人”。意为人们都需要相互说些恭维之辞,以润和人际关系。在日本,恭维之辞用得更多。由于中日语言习惯不同,表达方法当然也不同。于是在助词的使用方法上,我们最好要留意多用“も”而少用“は”。譬如说,你的女友或同学、同事今天打扮得特别漂亮,你可称赞她:

例1、○今日もきれいですね。……你今天(也)很漂亮啊。

例2、○今日の洋服も素敌ですね。……你今天(也)穿得很漂亮啊。

而决不要说:

例3、×今日はきれいですね。……你今天(是)很漂亮啊。

(言外之意:平时不怎么)

例4、×今日の洋服は素敌ですね。……你今天(是)穿得很漂亮啊。

(言外之意:平时穿得不怎么)

为什么用“は”的话就会有这种言外的感觉呢?这恐怕是因为“は”有“区别和对比”之意吧。“は”的“区别和对比”的用法是将“は”前面的内容区别于其他而强调其特殊,有“其他的场合怎么样不知道”、或“其他的场合并不这样”的言外之意。又如:

例5、(毎日学校に行っているが、)今日は学校を休んだ。

……(平时每天上学,)但今天是没上学。

例6、(いつも遅く寝ているが、)今日は早く寝よう。

……(平时一直晚睡,)今天就早些睡吧。

反之,“も”则表示同类的列举,或在暗示类列的基础上只提出一项作为主题。相当于中文的“也”。

虽然“は”的表示“区别和对比”的用法有时并不排斥其他,只是将“は”前面的内容区别于其他。 但既然有表示列举的“も”的存在,善于恭维的日本人习惯多用“も”。以示对方并不只是今天才特别地好,而是平时也都很好,都值得恭维。

请你也无妨在表扬或恭维的场合多用“も”,批评的场合多用“は”吧。即使是孩子,如果你由衷地表扬一句:

例7、今日もいい子ですね。

……你今天也很乖啊。

相信他(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的。

7.日语的节奏象机枪

说起节奏,总觉得在日本什么都节奏太快。生活也好,上学、工作也好,每天就象在打仗。而且连说话都带有节奏感。你看日本人说话,一个音一个音的强弱一样,发音时间也一样,连语调的激扬顿挫都没有,嗒、嗒、嗒、嗒……、就象开机关枪。

据说世界上日语的说话速度最快,也就是说每分钟出现的音节最多。而我们习惯了的中文语调,就象唱歌似地有高扬有低沉。要改变说话的习惯,变成机关枪那样同样强弱,同样间隔的节奏,真不容易。

回想我初学日语时,为掌握日语的发音也曾试过不少办法。譬如,站着练习朗读,再打上拍子,不过打拍子的时候,2拍打1下比较方便。遇到「キャ?シュ?チョ」那样的拗音时,只是把前面的假名和紧跟在后的小假名拼成1个音,用1拍的时间;遇到长音时,拉长发音,用2拍的时间;「ん」也算它1拍,和前面的音加起来成1个2拍的鼻音;遇到促音(那个小小的「っ」)的时候,感觉上就好像是被石头拌了一跤似的,突然顿一下,停掉1拍再发下一个音。这样就渐渐地找到了节奏感。(日本人听到大概要「びっくり仰天(びっくりようてん)」了吧)。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最不容易掌握的就是长音和促音,往往是长音拉不足时间,促音停不到1拍。这主要是习惯的问题,只要好好练习,有一天会突然开窍的。

有了节奏感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日语中的有些话语,特别是谚语熟语,虽说没有中国谚语那样有哲理,但有一定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倒也别有一种情趣。如:

「好事魔多し(こうじ)(またし)」……3拍 + 3拍

中国的好事是“磨难”多,日本的好事则“邪魔”多。大体成功者都得忍受一点儿挫折吧。只要不断努力,一定会灵活掌握日语的。

「千里の道も一歩から(せんりのみちも)(いっぽから)」------7拍 + 5拍

初学者只要不懈努力,也能成功。当翻译的人也是从一无所知学起的。

有时我不禁想到,语言的发音大概和民族气质或习惯有关吧。中文也好,英文也好,都可以根据说话者的意志将重要的音节加重语气,或拉长发音时间。而日本人说话做事死死板板,基本上一个音一个音都得循规蹈矩。可能日本人太呆板,所以日语的发音也较少起伏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