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日军甲、乙、丙、种师团有和不同,著名的有哪些

小肉包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师团集团军

比较著名的应该就是甲种师团了……乙种师团像万家岭大捷被打残的106师团之类的比较著名吧……

日军甲、乙、丙、种师团有和不同,著名的有哪些

一等甲类师团;从近卫师团(后扩编成近卫一师团、近卫二师团、近卫三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 第十三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二十师团均为一等甲种17个装备最精良师团。每个师团人数量均超过2.7万人(设立时间为德川幕府1867年时期,是日本永久性常备师团)。

除了近卫师团外其它16个甲类师团都参加侵略中国的战争。从1939年后大量甲种师团陆续调往东南亚、太平洋与美国作战。其中第三师团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至1945年“二战”结束一直留在中国战场的甲种师团(第三师团最终任务是占领中国临时首都重庆)

如以上所介绍,甲种师团是属于一战后日本的常备军团……采用四四制编制(4步兵团,1炮兵团,1骑兵团,1运输团),战斗能力较强,是日本的精英部队

二等乙类师团;第12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第19师团至110师团全为二等乙类作战师团,为战争新增支援作战师团,战斗力不及甲类常备师团。师团人数上不足2.5万人(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为侵略朝鲜、中国陆续设立)

有70个乙类师团在中国东北、华中、华东、华南战场向国军投降。另有20个乙类师团调往东南亚、太平洋对美国的作战。

大部分乙种师团是33制编制,不过其中如也有44制的部队,比如12师团之类的……

三等丙类师团:第110师团至300师团以内的番号(此时日本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师团番号)。每个师团人数不到2万人(这类师团均在是1943年底新增后备作战师团)

丙类师团作战能力多为新兵,战斗力较弱。大部份是保卫日本本土而战留在本国。但在二战结束时依然超过30多个丙类师团在中国华北、华南、华东战场向国军投降。

这已经是属于战争后期的产物了……

四类丁类师团:是110师团与300以内的师团番号(此时日本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番号)。这类师团成立时间1939年后期,多为新编或者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每个师团人数不到1万5千人。这种丁类师团专门为扫荡占领区,针对占领区的扫荡与治安,战斗力很弱。到战争结束时超过20个丁类师团都在华北、华东战场向国共军队投降。

这个应该算是警察部队了……

在军迷当中一直有“甲类集团军”、“乙类集团军”的传说,还有人煞有其事地给所谓“甲类集团军”排名单,比如“第1、13、20、27、38、39、54集团军是甲类集团军”。甚至这种说法还堂而皇之上了某些电视节目,比如上海纪实频道的一期《中国王牌军》纪录片中,主持人就一本正经地称“38集团军是甲类集团军”。

实际上,所谓“甲类/乙类集团军”完全是没有依据的误传,解放军的集团军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从未分过甲乙编制。

不但没有所谓的甲乙编制,甚至作为基本战役军团的集团军都没有固定的编制表,只有根据任务需要的编成,下辖的战术军团、部队可以调入调出。固定编制表都没有,哪来的甲乙编制?

至于有的集团军如38集团军新装备多、机械化程度高,有的集团军还在用老装备,这是80-90年代集团军建设过程中有所侧重,有先有后的结果,而不是存在甲乙两种编制的结果。

当时为了追赶式发展,确定了七个机械化重点建设集团军,为38、39、1、16、21、20、42集团军,后来集团军数量从24个裁减到18个,这次军改又裁减为13个集团军,加上新装备新武器换装全面推进,当初这个机械化重点建设集团军已经基本不提了。

在85年集团军化之前,集团军的前身是陆军军,当时陆军军是作为战役战术军团使用的,所以也给编定了固定的编制表,但是陆军军的编制表也没分过甲乙,只有过简编军,比如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云南战场最西端的第11军就是个简编军,平时只辖有两个师,但是它的编制表和其他军还是一样的,还是三个师,只是平时缺编了一个。1979年投入云南战场的时候,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编入第11军,编满三个师投入战斗。

真正分过甲乙的只有陆军师。从1959年开始,师分大中小,到1975年正式分甲乙编制。乙种编制师一般是6000人左右,辖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每个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和警通连、机炮连2个直属连,共约1500人左右;每个步兵营由2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组成;每个步兵连由3个步兵排、1个炮排组成;每个炮排下辖3个40火箭筒班;团属机炮连由1个100/82迫击炮排、1个82无坐力炮排、1个高射机枪排组成;营属机炮连由1个82迫击炮排、1个82无坐力炮排、1个重机枪排组成。

和甲种师相比,乙种师步兵团直属的迫击炮连、无后坐力炮连和高射机枪连合编成1个机炮连,3个炮种各1个排:步兵营下只有2个步兵连而不是3个,机枪连和炮连合编为1个机炮连。步兵分队少、专业分队尽可能合编,维持基本的架子和骨干,战时需补充到甲种编制才能投入战场。

当时分甲乙编制是考虑全面战争的需要。全面战争的爆发必然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国际形势恶化、战争威胁加大是有阶段有预兆的,在国际政治形势恶化、战争威胁加剧的时候开始动员,民兵、地方部队中逐层动员,补充兵员把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进行几个月的战前强化训练再投入备战。在这种“早打、大打”的形势预估下,保留相当一部分乙种师维持指挥班子和骨干人员,等待战时扩编是有必要的。

但是80年代开始冷战趋向于缓和,到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相反局部战争、地区冲突的可能性提高了,这种甲乙编制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就以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为例,这是一场短时间内爆发的短时间局部战争,留给中央军委的决策动员时间是很短的,大多数参战部队是1978年年底才接到备战命令的,甚至有部队是1979年初开始备战开赴前线的。

那么短的时间里要把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就非常仓促,只能从兄弟部队、地方守备部队里抽调部分战斗骨干,还有就是靠当年新补充的新兵。很多部队在战前只能紧急进行几次分队级别的战术演练、刚入伍的新兵来不及组织常规的入伍教育新兵集训,直接补充进战斗部队,抓紧时间组织了一到两次实弹射击和实投实爆。

从这种仓促可以看出,甲乙编制应对局部突发的武装冲突是不适合的。所以到1998年,全军集团军数量从24个减少到18个,乙种师要么缩编为旅、要么转为预备役,要么转为武警,甲乙编制的历史到1998年结束。

所以,1998年之后谁还瞎咧咧xx师是“甲种师”、xx集团军是“甲类集团军”的,你就给他大嘴巴抽上去,抽他个不懂装懂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