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虾和磷虾的区别
鹰虾和磷虾的区别是产地不同、味道不同。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磷虾是一种海生物种,分布范围广,数量多,鹰虾生活在水里,身体比较长,身上有很多甲壳,磷虾仁的肉质比较新鲜,吃起来不仅香嫩还有一些鲜甜,鹰虾肉质干净、洁白、很有韧性,味道不及磷虾仁的鲜嫩。
对虾、磷虾和龙虾都有哪些主要特点?
磷虾目
磷虾目(Euphausiacea)真虾总目的1目。全部为海生的浮游动物。具分叉的指状足鳃和发光器,胸足没有分化为颚足和步足。全世界已知85种,可分为2科10属,深磷虾科1属、磷虾科9属。中国近海已报告20多种。
磷虾类(见图)外形酷似小十足虾类,体长6~95毫米。身体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各体节完全被头胸甲所覆盖,头胸甲两侧下缘光滑或有侧齿。腹部分7节,有的种腹节背面有刺或脊、尾节末端两侧有1对片状刺。附肢共19对,第一触角双枝型,栖部3节,各节形态因种类而异。第2触角有发达的鳞片。大颚分门齿突和臼齿突直接相连,成体无活动片,但多有触须。第1小颚原肢2节,第1节外侧扩大为外叶外肢,内叶1节较小。第2小颚原肢2节,内肢不分节,外肢较小,与十足目显著不同。胸肢8对,基本相似,双枝型,原肢2节,基部具分枝的足鳃。内肢5节,末2对或1对退化或全缺,线足磷虾亚科(Nematoscelinae)中的属第2或第3对胸足中有1对内肢特大变形为掠肢。外肢基板粗壮,鞭毛多节。内外肢都有羽状刚毛,游泳能力较强,雄性第1、2腹肢内肢变形为交接器,其结构因种不同,是鉴定种的重要根据之一。腹肢发达,双枝型。
磷虾的消化管较简单,分枝的肝胰脏为消化腺。心脏多角形,心孔3对,血液循环为开放式。排泄器官为触角腺。复眼发达、柄短,捕食性种类的复眼角膜常由大小不等的两叶构成。除深磷虾属外,有5~10个发光器。一般在眼柄上面,第2及第7胸足基部各1个,第1~4腹节腹甲中央各1个。Stylochecion属仅眼柄,第7胸肢及第1腹节具发光器5个。发光器由发光细胞、反射器和晶体组成,都有神经相连,眼柄上的结构不同。磷虾发射蓝色冷光。
磷虾类雌雄异体、间接发育。精子排于精荚内。自由产卵种类的受精卵孵化为无节幼体,经两次蜕皮,成为后期无节幼体;抱卵种初孵化时已是后期无节幼体;它蜕皮进入节胸幼体,并开始摄食,也分3期,第3期节胸幼体蜕皮为带叉幼体,可分为4期;再发育为节鞭幼体,它基本上与成体相似,唯个体较小,性未成熟,这阶段实际为幼后期。
磷虾的食性因年龄而异,幼体滤食硅藻和有机碎屑,成体捕食桡足类和其他小型浮游动物。滤食性种类由胸肢上的刺毛构成过滤器。当杂食性种类从滤食改变为捕食时,清滤率大为减少。捕食性的种类一般第2或第3胸肢特别发达。磷虾的呼吸率通常与其身体表面积成比例。冷水性磷虾的生活周期较长。在鄂霍次克海,磷虾在第1年生长较快,以后逐渐缓慢。磷虾的生长期与硅藻的春秋高峰是一致的。但在卵巢成熟时,生长几乎停止。生殖量随年龄(体长)而增加,到一定年龄之后,产卵量反而减少。发育率因种而异,如挪威磷虾无节幼体需3~4天,而拟缨磷虾则需7~9天,雌性南极大磷虾需25个月才发育到性成熟(雄性需22个月)。磷虾常大量集群,在水体中又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夜晚上升到水表层,清晨则下降。
磷虾全是海生种,分布广,数量大,是许多经济鱼类和须鲸的重要饵料,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南极磷虾的资源丰富,估计南大洋有若干亿吨。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目前年产量50多万吨。中国产量最大的是黄海的太平洋磷虾。磷虾有明显的集群性,是形成声散射层的主要浮游动物,在海洋水声物理学研究中受到很大重视。再者,某些磷虾的分布又与一定水团、海流有关,在海洋学研究中也有一定意义。
对虾、磷虾和龙虾都属于甲壳类动物。对虾具有超常的深潜能力,它们可以下潜至6300米左右的深海中,而人类依靠水下呼吸器最深也只能下潜约至133米;磷虾很小,长仅4~6厘米,只有极少数才能长到1千克。它的外表呈金**,体内有微红色的球形发光器。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成群的磷虾在受惊吓而急速逃窜时,能散发出一种美丽的蓝色磷光,磷虾也因此而得名。在深蓝的大海里,磷虾就像陆上的“萤火虫”一样绚丽;龙虾是现知虾类中最大的一类,龙虾体表披一层光滑的坚硬外壳,体色呈淡青色或淡红色。体长约40厘米,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龙虾的头胸甲背面前部有4条脊突,居中的丽条比较长和粗,从额角向后伸延;另两条较短小,从眼后棘向后延伸。这4条脊突是该虾与淡水螯虾区别的显著特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