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职级划分有哪些啊?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职位专业技术

公司职位等级的划分,最常见的,就是员工、主管、经理、总监、副经理和总经理一共6个职级。

在职级体系里,会将岗位分为几个不同的序列:管理序列、专业序列和技术序列,分别用字母M、P和T表示,也可以叫M序列、P序列和T序列。

在每个序列里,又会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M1、M2、M3、M4和M5,如果简单关联,你可以将M1理解为是主管级,M2理解为是经理级,M3理解为是总监级,M4理解为是副总级,M5理解为是总经理。

也有的公司,会将专业序列(P)和技术序列(T)合并,统称为专业序列(P)。

技术序列(T)一般是指关系着公司产品和业务生产的最重要的技术部门,比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产品经理,生产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等。

专业序列(P)一般是指除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外的其它部门所属的序列,包括人力资源、财务、法务等部门。

尚未建立系统职级体系的公司的职位等级

在尚未建立系统职级体系的初创公司或者中小型公司里,职位等级一般就是采用了我们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普通员工、主管、经理、总监、副总和总经理这样几个级别,如果再细化一点,在员工里面,又会分为助理、专员、高级专员等几个职级。

但在这种职级下,一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在薪资待遇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在同一部门里,即便是高级专员,薪资水平可能也还是会比管理层级里最低级别的主管要低;在福利待遇等方面,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阿里内部隐藏P序列职级的用意是什么?

一、职位类别划分

1.综合管理类是指除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以及其他职位类别以外的公务员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机关中数量最多的主体类别。

2.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机关工作需要各类专业知识,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中有不少为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在其工作领域从事研究、政策制定工作,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造诣,但这些人员的工作仍然属于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不作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职级划分有哪些啊?

3.专业技术类是指在机关中承担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职位类别。专业技术类职位的本质特征是指在公务员队伍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职位。

4.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是职位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特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不直接参与公共管理,不具备行政决策权和行政执法权。

2)是低替代性。决定专业技术类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的主要因素是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高低。因此,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之间的替代性不强,应尽量避免跨类别的人员流动。

3)是技术权威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不因行政领导意志的改变而受影响。但这种权威性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仅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

5.根据上述特点,专业技术职位首先体现为某些行业特有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公安的法医、海关的商品归类、原产地管理专家等;其次,体现为一些社会通用性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工程技术、化验技术等。

6.面对政府管理与服务内容日趋专业化,各级行政领导越来越需要依赖各类专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支撑,以更好地承担法定的领导责任。

1)因此,设立专业技术类职位,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执行的准确性;同时,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提供职业发展阶梯,吸引和稳定机关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

7.行政执法类是指在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履行市场监管与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基层单位的行政执法职位中设置的公务员职位类别。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主要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与综合管理类相比,行政执法类只有对法律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出现纠纷时不具备裁定权。

1、关于法官与检察官职位

1)与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本法在公务员的范围上有新的变化,法官和检察官也纳入了公务员的范围。

2)在本法的立法过程中,曾有一种意见主张在职位分类中设置司法类公务员,将法官、检察官纳入这一类别,但法律并未明确。

3)其主要考虑是,本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这一规定就是考虑到法官、检察官与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且我国已经制定了法官法和检察官法,因此,在本法有关职位分类制度中,未将法官、检察官与其他公务员合并在一起进行分类。在这里,对法官、检察官不作职位分类上的调整,实际上正是贯彻和体现了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职位类别的增设

1、除专业技术类与行政执法类职务具有职位特殊性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公务员职位类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践中需要单独进行管理。

2、例如,在制定公务员法的过程中,有的意见主张,应当专门设置人民警察职务,进行单独管理,这是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将来增设职位类别留下空间,本条对此作了规定。对于条件成熟,并且管理确实需要的职位,国务院可以规定增设除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以外的其他职位类别。

三、关于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

1、目前,虽然存在大量从事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务员,但在本法实施之前法律并未在职位类别上予以确认。

2、公务员法明确设置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后,具体将哪些机关中的哪些人员纳人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并享受有关的待遇,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尚需在对不同部门、不同机构职能以及不同职位的职责、工作性质、特点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国家另行作出规定。

3、所谓由国家另行规定,既可以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来规定,也可以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发布决定、命令的方式予以规定,或者是中央有关部门规定。

职务层次

1.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根据本法的规定,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2.非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职务层次是根据工作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大小,所需资格高低设置的。由于非领导职务不承担领导职责,因此,在职务层次上不应、也不必设置到高等级的职务层次上,因此,本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在省部级以上不设置非领导职务。

扩展资料

1、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

2、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3、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其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4、 根据人社部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9万人。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级别-百度百科

阿里内部隐藏P序列职级的用意是提升组织效率

8月26日,据媒体消息,阿里巴巴近期取消了内部系统的“P”序列职级显示,员工在邮件、钉钉、内网等系统中已无法再看到彼此的职级,只能看到所属集团部门。

这是继取消周报、不鼓励低效加班/会议后,阿里内部采取的又一提升组织效率的改变。阿里巴巴方面对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

取消P序列职级显示后,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王帅在朋友圈发文回应称,“阿里从来不靠职级管理,但阿里永远要直面未来管理的多元性”。

扩展资料

隐藏阿里P序列或与阿里“高 P”多次引发的负面新闻有关:

根据媒体报道,据内部员工透露称,一些管理者已经私下传达,除了周报之外,一些不必要的会议都会逐步取消,包括疫情影响下一些团队因为远程办公需要而召开的早会。

除了提升内部效率外,部分员工认为,此次隐藏阿里P序列,也与阿里“高P”多次引发的负面新闻有关。

以往的微博热搜中,已出现多次阿里高P员工相亲开出不合理条件,从而引发群嘲的案例;今年6月,阿里一位 P8 员工在网上公开招聘私人助理,由于涉嫌对求职者欺诈与骚扰,该员工很快被阿里廉政部门调查后辞退。

今年3月,85后淘宝总裁蒋凡晋升至M7/P12,同时执掌淘宝、天猫、阿里妈妈三大核心业务,但因为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一个月后,阿里官方宣布蒋凡被记过、取消年终奖,同时取消其阿里合伙人身份。

随着阿里对职级展现方式进行调整,“高P”在行业的光环或将被弱化,但如果能通过抹去职级信息,让阿里内部协作减少损耗,也是这家拥有 10 万员工巨头的福音了。

界面新闻-快看|阿里隐藏“P”序列职级,意在提升组织效率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