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南北方的习俗各有什么不同?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南北方在很多的地方,比如饮食/风俗上有很多不同,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端午节南北方习俗各有什么不同哈。
吃的粽子的不同,北方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南方吃咸粽、北方吃甜粽,身为南方人,是不喜欢甜粽哈,我的北方朋友也是吃不惯咸粽,觉得太油腻。南方粽子馅料丰富,完全可以和北方的水饺相媲美,如鲜肉、火腿、腊肉、蛋黄等,咸味是南方粽子主打。北方人吃粽子一般都是甜的,粽子蘸白糖,甜甜糯糯,十分可口,而且样式繁多,比如有蜜枣馅、豆沙馅、八宝粽子等等。
南船北马,南方端午赛龙舟,北方则有踏柳赋诗的习俗。
寓意辟邪不同,艾条,北铜钱,在南方,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北方是习惯佩戴祛五毒的铜钱,铜钱上刻着蜈蚣、蛤蟆、蝎子、老鼠、蛇五种毒物。可以戴在手腕上或者脚腕上。
总的来说,个人觉得造成这个差异究其原因,在端午节时,北方也正处于农忙时期。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五,此时,南方正值农闲时期,稻子还没有成熟,人们又很多时间来休闲。而此时的北方正值麦子成熟时节,农民都在忙着割麦子,收庄稼,哪里来的时间过节日。现在端午节放假对家里有田的北方人来说就是回家割麦子的时间。其实不仅是南北之间的差异大,每个地方多多少少都是有着自己的传统,比如都是南方的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四川——粽子也要放花椒,作为端午节食俗,四川人大多吃粽子、盐蛋、苋菜。四川粽子多用糯米和饭米混合,加入腊肉颗颗,再放进只有四川人才喜欢吃的花椒,和匀后用箬竹叶子包成圆锥形,煮熟而食。另外,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用蒜片炒的苋菜,据说可以化人腹中的猪毛。广东福建的粽子就不一样了哈!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的。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但因为自然风土与人文环境的差异,端午节在南北方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不同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北京——忌打井水,吃樱桃桑葚,游天坛?
北京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北京端午节还有游天坛的习俗。
?天津——佩长命缕,叶水洗脸、洗眼?
天津人讲究为孩子佩长命缕,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老虎褡拉”,这种布艺制品用五色丝线缝制,内部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辛香草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驱虫避瘟作用。在天津静海一带,端午节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体健康的习俗。
?河北省——插艾草,逛码头,吃炸糕?
秦皇岛地区除了门口插艾草外,还有“逛码头”活动,望海祈福。冀东一带还流行在端午前腌鸡蛋,到端午节当天拿出来与家人分享。邯郸市成安县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抬五龙爷”活动。这项活动是为了祭奠惩恶扬善的“五龙爷”而举行,目的在于倡导子孙遵守孝道、乡邻和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高赞惩恶扬善。白洋淀地区端午节有吃炸糕、洗艾叶澡的习俗。河北中部的风俗和京津很相似,河北北部和东北地区的风俗很近。
?内蒙古——打大围,吃凉糕?
在端午节蒙古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打大围,其规模之大,超过其他猎日,因此,在东部地区称它为“猎节”。打大围,一般一年要举行两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为约定,但端午节打大围是一次固定不变的活动。在内蒙中西部、山西、陕西一带,有端午节吃凉糕的习俗。
?山西省——戴香包,讨吃子,逛城墙?
山西民间还有“端午到、戴香包”的习俗。母亲在节前将各种碎步做成禽兽、吉祥物、花鸟等形状,内包裹雄黄、苍术或香料,制成箱包,佩戴在孩子身上,寓意驱邪祛病。晋北地区则用碎步、细茭杆做成符节,缝在孩子背上,俗称“讨吃子”。此外,晋南地区还流行,妇女用凤仙花染指甲。将凤仙花花瓣捣碎,辅之以明矾,取少量,覆在指甲上,以桑叶包裹,用五色丝线缠绕。等到一晚上之后,指甲颜色又红又艳,不会掉色。晋北还有在端午节当天逛城墙的风俗习惯。寿阳、交城等地,还有举办大型庙会的习俗。
?陕西省——绣制五毒肚兜?
五毒肚兜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具体是指哪五毒,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肚兜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甘肃省——做油饼卷糕,游百病,烧高山?
甘肃很多地方地区,尤其在武威、金昌等地,端午节都会做油饼卷糕。庆阳镇原县端午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习俗,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在民勤、民乐、秦安、庄浪等地区,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敦煌、瓜洲、嘉峪关、酒泉、临夏地区盛行野外游玩,穿新衣称“游百病”。这一日,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出门游走,“游百病”即出门游走,游乐不生病之意。烧高山是一个民间习俗,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有驱邪的作用。在武山,端午节就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旋鼓。
?辽宁省——艾蒿水洗脸,射箭?
在太阳出来之前用艾蒿水洗脸,可以“耳聪目明”,现在在菜市场上,每逢端午,还是能看到有艾蒿出售的。人们在日出之前爬山,沈阳地区山比较少,市区的人们通常就用逛公园代替了。爬山的人通常会采摘杨树枝和松树枝,回来插在自家门上,寓意“逢凶化吉、保平安”。辽宁沈阳的兴隆台锡伯族镇在端午节流行射箭活动。
?吉林省——做打糕和粘米饭,插菖蒲,摔跤比赛?
延边地区朝鲜族过端午节,家家做打糕和粘米饭,或做艾糕、蒸饼。有些地方受汉族影响(如敦化)做葱饼、小豆包。城镇朝鲜族多吃打糕和饺子。居住农村的朝鲜族在这天杀猪宰鸡,隆重纪念。各家门前插上艾蒿,挂上红绸布条。妇女们头插菖蒲,身着彩色民族长裙荡秋千、跳跳板,男人常进行摔跤比赛。
?黑龙江——艾叶洗脸,带“五彩线”?
清早去郊外踏青,采回来艾叶洗脸,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戴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中国的端午节是每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节日,各地习俗不尽相同。这些习俗在不同地区都不相同,丰富多彩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让我们一起踏上中国文化之旅,见证传统文化的魅力!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