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在古代称别人的母亲为什么?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之女和硕

在古代,一般称呼别人的母亲为令堂,这是一种尊称,属于敬词。如:近代作家洪深在《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中写道:“尊大人在日,也曾说起令堂么?”意思是你的父亲在世时,也曾说起过你的母亲吗?

中国以“孝道”著称,孝乃德之本。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如华夏子女这般重视孝道,所以子女对父母的尊重与情怀也无可比拟,古代子女对父母不能直呼其名,否则视为大不敬。子女为表示对父母的敬重,称呼也有很多讲究。

如:

称自己父亲——家父、老父、家严、先考

尊称别人父亲——尊父、令父、令尊、尊翁、尊公、尊甫、尊君、乃尊、尊大人。

对自己父母的尊称有:

双亲,二老,高堂,椿萱等;

对父亲,太公,翁,尊等;

对母亲,母,萱堂等。

扩展资料

其他称呼:

在古代称别人的母亲为什么?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公主不是格格,格格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姐姐”。满清入关后,将亲王之女以下的贵女称为格格。

格格起初并不是正式的封号,只是满族人对身份高贵女性的一种尊称。当时国君、贝勒的女儿,尤其是未嫁之女均被称为“格格”,并无尊卑等级的区别。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而孝庄太后的侍女,曾抚养过康熙帝的苏麻喇姑也被内务府称为“苏麻喇额涅(母亲)格格”。

皇太极崇德元年仿照明朝制度,将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之女或皇后的养女称为“和硕公主”。“固伦”满语,为“天下、国家、尊贵”之意;和硕则意义为“地方、地域”。而亲王之女以下的贵女则称格格,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

到了顺治年间,又把“格格”分为五等,同时又规定了五等格格的汉语称谓:亲王之女封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品级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郡王之女封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室所生女为县君;贝勒之女封多罗格格,出正室为郡君,侧室为乡君;贝子之女正室所出封固山格格,出正室为县君,侧室生称宗女,不授封。其他宗室贵族的女儿统称“宗女”。

不过,格格也成为了未出嫁贵族少女的统称。贵族未嫁之女均可称为格格,相当于汉语中的“**”之意。《清稗类钞》又载:“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如果没有正式封号的,则统称为“格格”。

此外,格格还是亲王妾的一个位号,次于侧福晋。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指婚给贝勒胤禛时,身份就是格格。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