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摹有什么区别啊?
“描”与“摹”在书法学习中是两个不能混淆的概念。在传统的书法教育中,没有“描”这个字,常用的是“临摹”、“双钩”之类的词,“描”这个概念是现代才引用到书法学习中的,而最常见的是在小学的书法教材中,他们称之为“描红”。但我认为,不能用“描”代替“摹”,二者在技术上是完全不同的。“描”是模仿的意思,从现代小学书法学习的教科书中可以经常看到“XX
描红字帖”,现代的学生接触的就是这个词:“描红”,学生用毛笔在印好的空心字里比猫画虎,进行“涂抹”,这就是他们学习书法的方法----“描红”,简单地说就是“描”,在描红的过程中,不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等技术问题,既没有艺术方法,也没有艺术思想,只要把空心字涂满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他们的所谓书法,可想而知,用这种方法能学好书法吗?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在书法教育中应坚决杜绝“描”字。那么“摹”是什么呢?“摹”就是按笔法进行书写,是“临摹”中的第一步。“临摹”这两个字是书法学习过程的两个步骤的精辟概括,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步是“摹”,第二步是“临”,然后,“临”与“摹”交替进行。常用的“摹”的方法有:用透明的塑料放在字帖上,上边再放上薄宣纸进行“摹”写,或者把字帖双钩下来再写(实际上也就是双钩空心字),古人是用油纸蒙在字帖上照着写(曾国藩教他的儿子学书的方法就是这样)。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比猫画虎”,要严格按照艺术规律、艺术方法进行“摹写”,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等技术问题,还要在写的过程中认真体会艺术思想和艺术规律,这就是“摹”和“描”的最本质的区别。另外,“描”只讲究“形”象,而“摹”不但要求“形”象,而且还要“神”像,所以,“摹”就不能和简单意义上的“描”相混淆。
从书写形式上说:“描”和“摹”都是衬着写的,或者说都是双钩后再写,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即形式上的统一性。但从本质上说,它们的技法却是截然不同的,即“描”与“摹”在方法和概念上是不同的。“描”:是书写者不按笔法的“涂抹”,对汉字的机械性模仿,是错误的书写方法。“摹”:是按笔法、节奏进行书写,严格按照技法,对汉字进行理性的、规律性的模仿,进而上升到创造性的模仿。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描”是学书的大敌,“描”出来的字看着挺像的,可是缺乏力度,是“涂抹”出来的,缺乏节奏感,缺乏连贯性,一旦脱开字帖去“临”,临出的字却和字帖有很大的出入,纠其原因,这都是“描”惹的祸,这正是没有掌握“摹”的技法而表现出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使很多书法爱好者徘徊在书法艺术之门外,阻碍书法艺术的向前发展。因此,一定要把“描”与“摹”区分开,千万不能用“描”的方法学习书法,要掌握正确的“摹”的方法,注意“涂抹”与“书写”的区别,“形式”与“内容”的区别。
临帖和摹贴的区别如下:
一、“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二、“临”强调保持与原作的精神、形貌、位置的相吻合,因此I要较高的技巧和素养,要对原作的运笔、用墨、设色等有较深的了解,此外还要尽量摆脱自身的创作固有的特征或个性。
三、“摹”这属于复制的范畴,因此其成果也就不具有独创性,不享有著作权。
于临摹者的个人水平的差异,临幕品与原作的相像程度也不一样。
因此判断这种临摹品的独创性的标准是体现在作品之中的“个人特征”。
正如末代姜夔《续书谱》所指出的那样:“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以上就是临帖和摹贴和几点区别。
每人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对摹与临作具体安排,而以由形似到神似为追求目标。
扩展资料
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叫做临摹。
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广义的临摹,所仿制的不一定是字画,也可能是碑、帖等。
临摹为了学习技法,侧重临摹的过程。为保存、修复、展览、出售而取得复制品,侧重临摹的结果。
当然,学写字帖也最忌见异思迁,今天摹这本帖,明天临那本帖,像走马灯似的轮换着书写,这样,是写不好字的。初学钢笔行书者务必注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临摹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