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虫长什么样子
蜱虫外形: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
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
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则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
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有距。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常有肛沟。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其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
扩展资料:
蜱虫的危害:
1、吸血:
蜱虫靠寄生在宿主身吸食宿主身上的血为生,长时间和大量的蜱虫寄生会导致动物机体大量失血而导致贫血,消瘦,发育不良。而且蜱虫的唾液是一种抗原,会导致机体瘙痒而继发感染。蜱虫在吸血的同时,可能还会分泌一些毒素到机体,导致机体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2、血液原虫病:
巴贝斯虫病。巴贝斯虫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寄生性原虫,巴贝斯虫病又叫蜱热,得克萨斯热。可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发热(人畜共患)。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
3、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脑炎等: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在中国为全沟硬蜱。在人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昏迷、瘫痪、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细菌性疾病:
莱姆病等。莱姆病又称伯氏螺疏旋体病,是由若干个不同基因种的伯氏螺疏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蜱传自然性疫病。临诊表现为:发热,皮肤损伤,关节炎,脑炎心肌炎为特征。
Dappula tertia Templeton
别名
黛袋蛾形态(图4-34)
图4-34 黛蓑蛾
1雄成虫 2.雌成虫 3雄蛹 4雌蛹 5护囊
雄成虫体长16—18mm,翅展30—35mm。头、胸部灰黑色,腹部暗褐色,翅灰黑色,翅脉棕色,中室和径脉处有黑色长斑2个,顶角较突出。后翅灰暗褐色,翅脉棕色。雌蛾体长14—24mm,宽6—8mm。浅**,头小。胸背隆起,深褐色卵为椭圆形,米**,长0.7—0.8mm。老熟幼虫体长23—30mm。胸部背板黑褐色,前、中胸背中线白色,两侧各有一白色长斑,组成“川”字形,后胸黑褐色,后胸背中线两侧各有一黄白斑,成倒“八”字形,腹部黑色,各节有很多横皱纹。雌蛹体长14—25mm,深褐色,胴部第1—5节背中央有1条纵脊;腹部背面第二节后缘、第三至五节前缘和后缘、第六至八节前缘各有1列小刺。雄蛹体长12—17mm,深褐色至黑褐色。腹部背面第三、四节后缘,第五、六节前后缘和第七至九节前缘各有小刺1列。护囊褐色,长锥形,囊外粘附破碎叶片,有时粘附全叶。雄护囊长22—35mm,雌护囊长28—50mm。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2月中、下旬化蛹,3月上旬开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卵孵化盛期,6—7月为害最重,取食到10月中、下旬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参见大窠蓑蛾。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