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和仁爱的区别是什么?
兼爱与仁爱的相同点:
1、都是建立在自身的道德修养上。
2、对象都具有普遍性(“仁爱”首先是建立在亲情之上,再由此推及,所以对象也是泛而遍的。它主要是“爱人”,只是这范围有限,这“爱”的程度不一样罢了。而“兼爱’”,它主张众人受到的与付出的爱都是一样多一样深厚,它的范围是不限的,爱的程度也是一样,这就更具普遍性了。)
3、目的性相同(通过“爱人”来达到社会和平,爱自己,爱亲人,爱其他人,从而去除自私之心,达到和谐友好的目的,他们的出发点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理论原则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宗旨。)
兼爱与仁爱的不同点:
1、解释不同
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仁爱: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仁爱是一种上对下的一种爱,可以是母亲对孩子,也可以是君王对臣子。
2、出处不同
兼爱:“兼爱”一说,最初见于《墨子》。墨老先生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他宣扬“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仁爱:《淮南子·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白话释义:尧立孝顺慈祥仁爱,对待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兄弟。
3、理论性不同
兼爱:墨子的“兼爱”则是出于公平主义。
仁爱:儒家的“仁爱”更多的是出自于一种报恩心理和同情心理。
百度百科-兼爱
百度百科-仁爱
相同点
1、“仁爱”与“兼爱”都把“爱”作为处理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
儒墨两家普遍认为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是道德沦丧的结果。孔子和墨子都将道德延伸到了它本不该到的地方,这种泛道德主义的思路导致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漠视。可见,企图用道德的力量来改造社会关系,无疑会陷入“道德决定论”的泥淖中不可自拔。
2、“仁爱”与“兼爱”都是代表某个特定的阶级。
孔子的“仁爱”学说是对春秋贵族宗法社会开始衰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尚未登上统治舞台,决定着他的“仁爱”学说是以地缘亲情和血缘亲情为基础。墨家学说则是贵族宗法社会已经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即将粉墨登场的时代,反映着“农与工肆之人”要求生存、平等与自由的要求。
不同点
1、“仁爱”与“兼爱”起点不一样
“仁爱”重私德?而“兼爱”重公德。儒家认为,只有先“修身”,也即“修己”才能“齐家”,而后齐家才可以治国治国才可以平天下。儒家是先将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兼爱”是与“独善其身”相对立的,它主张“兼善天下。
2、“仁爱”与“兼爱”侧重点不一样
“仁爱”学说对仁的推行侧重于己行仁先从己开始然后再推己及人。由根基于血缘关系的亲子之爱而推至“爱人”最后达到“泛爱众”的最高境界。“兼爱”学说侧重?于视人若己也就是彼此利益不别,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3、“仁爱”与“兼爱”“爱”的性质不一样
“仁爱”是有差别的“等级爱’,“兼爱”是普遍性的“大爱”。儒家的“仁爱”是“亲亲有术”爱有差等。。墨家的“兼爱”是“爱无差等”视人若己爱人利人。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认为如果人人皆以血缘亲情为准则,只能助长人类的自私心。
百度百科-兼爱
百度百科-仁爱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