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西游记当中的孙悟空与大话西游当中的孙悟空有什么区别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唐僧悟空

《大话西游》是靠网络红起来的。那时候我们还在读初高中,虽然知道电脑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水平基本停留在看到一个在网吧进出自如,聊oicq很开心似的人时就会对其佩服不已的阶段,更有甚者,据说因为她会开机就招来班上不少人的佩服。

这不是我夸张,但是我们接触电脑,确实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

自从在文学课上把那些文学流派真的搞清楚了之后,我才对《大话西游》是一部后现代作品这个话有了概念。解构,deconstruction,成了这个**最大的特点,其实也就是所谓后现代的特点。现在回想起来,周星驰最被大家标签化的“无厘头”风格,实际上就是他**中对人物的解构,而这种解构是从对经典人物开始的,有种以前被人深信不疑的东西被**颠覆,“唐僧,那个不怕千难万险舍身取经的高大圣人,被塑造促成一个婆婆妈妈、罗罗嗦嗦的说教者”而孙悟空则被改造成了完全另外一个面貌--成了山贼,而且他很喜欢那样的生活,生存的目标就是娶个如花美眷,美美地过他的山大王的小日子。那种在吴承恩笔下豪情万丈,无所畏惧的大英雄不见了。孙悟空变成了市井小民,追求安逸的日子。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但是本质善良,变成了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

《西游记》原著我没看过,只看过老版的电视剧。所以不能说自己很理解原著的用意。不过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孙悟空,是个头脑聪明,带点狡猾,但是对师父全心全意,为了降妖除魔可以拼命的猴子。儿女情长跟他不沾边,也许因为他是猴子出身的缘故吧,呵呵。(唐僧的桃花运还是很好的,看来喜欢帅哥是传统)他在唐僧身边是个战斗的机器,在保护师父时没有个人思想感情。(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唐僧在被白骨精假扮的佛祖一张小纸条的哄骗下就把孙悟空赶走了。可以说,唐僧还不及孙悟空顾及师徒之情。)

但是从2000年左右(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的了,大概是这时候,我上高二),出来一本跟西游记有关但实际上又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它的书,《悟空传》。(后来跟风出来的什么《八戒传》、《沙僧传》乃至恨不得有《白骨精传》、《如来佛传》之类都是些垃圾,不过也让人大概可以看到现在一些电视**拍续集时候的样子。结果都一样)这本书里的孙悟空还是个战士,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拼命,但是他已经开始觉醒了。除了他,还有猪八戒,沙僧,都开始觉醒。每个人都会在孤独的时候悄悄向天问:我是谁?今何在把孙悟空的个性推到了极端,为了寻找到自己他走到了极端上。他在寻找自我中迷失,最后发疯。书里最震撼的场面是孙悟空跟自己的影子作战的那一场。他拼命地打,看不清对手的样子,只觉得似曾相识,但是总也打不过。他愤怒,自己是斗圣,生来战无不胜,但是这一次为什么总也打不倒对方?因为他在和自己作战。今何在想告诉读书的人,一个讲过很多次的道理,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

这本书里开始给每个人加了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前世的情缘未了。唐僧的感情在于所有世人,是最大的胸怀。看过之后,觉得唐僧的形象变大了,因为他不再是《西游记》里那个带着自国君主使命出发的使者,一个是非不分却运气很好摊上几个很牛的徒弟的和尚,而是真正的佛,金禅子。

西游记当中的孙悟空与大话西游当中的孙悟空有什么区别

尽管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此真实,尽管他们吃了那么多苦,但终究只活在幻想里。

先来谈结局吧,结局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唐僧、小白龙、紫霞、阿月都死了,而且都是死于对天庭和如来的反抗中。其中沙悟净的死小说没有明讲,但是他本来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愚忠,最后五百年努力凑齐的琉璃盏被王母亲手摔碎后,他竟然也对王母和众仙说出“我要宰了你们!我要宰了你们这些兔崽子!来呀,我要杀了你们!”这样大逆不道的话。由前文中,仙女们对王母的权威连提提都觉得可怕,还有蟠桃宴会上太上老君和观音面对王母时宁愿睁着眼说瞎话,这两个细节就可以推断出,沙悟净说出那样的话之后下场会如何了。至此,西游记的五个主角都死去了,大乘真经在悟空传里也似乎并没有被取得。这与正版《西游记》的结局似乎大相径庭。这是不是说明,今何在其实是《西游记》的最大对立者呢?其实不是,从书里最后的一句话“怎能忘了西游。。。”可以看出,今何在其实是非常喜欢《西游记》的铁粉。他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恨不得孙悟空、唐僧这些人曾经真的存在于历史中,因为《西游记》里这些人物形象实在是太过于鲜活了,让人甚至怀疑他们就是真人。但没有,历史书上没有那些神魔,没有那个无法无天的猴子和执着的唐僧。所以今何在悲叹,猴子、猪、唐僧、沙和尚、白龙马也只是一个“优伶”,尽管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此真实,尽管他们吃了那么多苦,但终究只活在幻想里。

今何在太喜欢西游人物了,以至于把自己也带了进去。他发现如果他是孙悟空或者唐僧之类的,要经历那么多场劫数,走那么长的路,为一个似乎没有明天,不知道何时才能到头的旅程坚持下去似乎太难太难。除了取经,他们没有自己的欲望或者有也只能埋着。这是多么的孤独又无奈啊!所以今何在开始为他们不平起来,他要帮他们反抗命运,做回自己。?书里有个片段是唐僧问徒弟们,什么东西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最后的答案是“我”。这是一个文字游戏,因为答案就在问题里。它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今何在希望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他们活出“我”来,而不是为了一项所谓的天赋使命而活着。但今何在又不是一个YY的人,他没有让结局是孙悟空成为天下至尊,唐僧成为新的如来,猪八戒和阿月幸福在一起,沙和尚成为天庭大将,小白龙和新的如来在一起了。。,这样的结局不是观众想看到的,看完也只会破口大骂而已。所以今何在写了一个壮美的结局,他让这些可爱的人像绚丽的烟花一样,反抗命运中被命运碾碎,制造出一个让人难忘而无法释怀的悲剧结局。

再谈如来所说的“欲望”和“空”。书里的诸天神佛都是放下了心中所谓的欲望而成为仙佛。他们是这么觉得的,但是在悟空眼里,那些一般的神仙就是王母和玉帝膝下的哈巴狗而已,不敢违抗天命,没有自我,只敢在玉帝、王母当众出丑时混在人群里偷笑几声。而王母、玉帝、如来呢?他们就像死人一样无趣。他们过了一万年也依旧是那个德性,就像一个机器一样,负责维护已有的秩序。天宫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地方,即使再美丽,也没有人会去欣赏它,除了紫霞、猪八戒和阿月。孙悟空是一只有灵性的猴子,它惧怕失去灵性,惧怕死亡,所以它注定成为不了神仙。

书里有一句话是,“人天生便是缺的,一生下来便会不安,所以一生都在寻求补全,神其实也是缺的,只不过神把寻求的yu望消去了,这样心里便觉圆满了。”?世间本没有完美的事物,而神和人的区别只在于看待缺憾的心态而已。人希望追求完美,希望自己是天下最圆满的事物。而神则是接受了缺憾,放弃了追求完美。所以,最后的神仙要么是“哈巴狗”要么是“死人”一般的机器。他们哪里比凡人好呢?他们没有痛苦!有欲望就会有痛苦,没有欲望就把自己“虚无化”了,无我无痛苦,你就得道了。

说完这个再说一下孙悟空的紧箍咒吧。它就是那个追求完美,希望“世间我最大”的“人”。但是他不断地失望碰壁,从而痛苦。这种痛苦不但来自于外界,也来自他自己的分裂。他分成了两半,一半是那个逃避痛苦,希望做神仙的齐天大圣,他答应为如来做三件事,护送唐僧取经,唐僧死了还惶恐地到处找他的魂魄。另一半是那个最初希望无法无天的猴子。书里是这么描述分裂的两半孙悟空互相面对时的情景的。

这多么像我们自己啊。年少时追求完美,希望自己是超人,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无法无天无所顾忌。可是当我们长大碰壁和见识到外力的强大时,我们开始把年少时的理想毫不犹豫地抛之脑后,称它为幼稚。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必须亲手杀死那个无法无天的年少时的自己。

这就是如来的阴谋。他希望孙悟空“成长”的过程中心死,心死了,孙悟空也就死了。就像观音所说,“这是天地造化的灵猴,若心不死时,是杀不死他的。”?最后,孙悟空却不是因为心死而身死,恰恰相反,他杀死了那个“稚气”的自己之后,没有成为顺从的六耳猕猴,而是又变成了那个无法无天,拾回最初梦想的孙悟空。分裂的两半终于合一,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大声喊道“如来,出来与我一战”。如来说自己输了,是因为孙悟空的死并不如他所预料是因为心死,而是因为不屈的反抗。

再来说唐僧。唐僧的前世是金蝉子,和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同是如来座下法力高强的弟子。但是他们俩和如来不同,不甘于做一切皆空的神,他们热爱人世间千变万化的美妙。须菩提选择了离开天庭,成为流连山水的散仙,不断变化成各种各样的万物和其他生灵对话。而金蝉子则更加刚烈,他选择和如来正面交锋地论道,最后被如来施法降落凡间成为唐僧。青年时的唐僧热爱世间的一切,用不带占有欲的眼光看待所有事物,用小白龙的话来说,就是“那种眼光,象是?象是太阳,温暖的,愉悦的,不论是对一株草,还是对河岸的柳树,对街道上匆匆的人,都象在欣赏,在赞美?”。?所以后期,即使取经路上的唐僧已经内敛的多了,但心态还是欣赏和赞美世界的,他在遇到已经变得极丑的仙女阿瑶时,也依旧赞美她的美丽。因为在他眼里,世间的生灵各有各的美丽。唐僧在天杨禅师和法明师父激烈的大殿论法中大放异彩,但也因此觉醒了前世的记忆,说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样对如来正式的宣战。他把如来的虚空佛法蔑称为?小乘佛法,而把自己想要另辟蹊径的佛法成为大乘佛法。他要取的经不是在如来那里,而是在路上自己的思索中。所以阿瑶问他大乘佛法是什么时,他说“还没想好”。而到最后他也没想出结果来,他迷茫地对天说道“何人?何人生我?生我又为何?”玄奘喃喃道,“既带我来,又不指我路?为何,为何啊!”为什么要让他生出一颗否认已有秩序的心却又不给他能力来创造新秩序呢?唐僧死在了对已有秩序的抵抗中。

再来说说为什么他们非要当已有秩序的叛逃者吧。在孙悟空、唐僧眼里,遵守已有秩序是很苦的事情,任人揉捏。像沙悟净,明明是为了保护王母而打碎琉璃盏,却也被贬下凡尘当个凡夫俗子。甚至最后他为了赎罪,花了五百年凑齐琉璃盏碎片,想当回仙人,也被王母轻易地重新摔碎了琉璃盏。而凡间众生呢?他们挣扎在无数次的轮回中,甚至大部分时候是在畜生界,只有轮回个几百次才能当一次人。当了人之后又要生老病死。那小乘佛法是说,只有极少部分人最后成为了仙人,而且这个仙人还随时会被打下凡尘。大部分的众生是置身在苦难中的。就像那座陷空山,从山上继续向前就只能掉进深渊,得道之人才能在掉进去之后到达彼岸,否则就只能不断地向下掉,看不见尽头。而所谓的得道,就是放下所有欲望罢了。说起来轻巧,作为人,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伴生物,而且我们不仅仅只有一种欲望,而是又无数的欲望,就像小虫子一样藏在灵魂的各个角落,水乳交融。得道。。这是多么遥远的一个彼岸呀!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反人类。所以,孙悟空和唐僧实际上是代表着人类在反抗那冰冷无情的秩序。

最后,我还是要小小批评一下孙悟空,他不是一个完人,虽然他是一个反抗命运反抗秩序的英雄,但另一方面他太过执着于破坏,破坏冰冷的秩序同时,也破坏温暖的感情。他把保护女儿的龙王敖广也给杀死了。。,书里是说他最恨痴人。这个原因我怎么也无法接受。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