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南北方过春节的习俗有什么不同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12#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窗花汤圆

一些南北不同的春节习俗,看看有什么不同!

PK1

汤圆or元宵,除夕夜的那点事

汤圆、元宵相信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到底有什么不同,反正是有了就吃,其实汤圆和元宵正是南北方一个主要的差异。

北方:元宵”滚“出好兆头

在北方,有“滚”元宵一说,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寓意开年好兆头!

南方:糯米汤圆“包”团圆

南方则是“包”汤圆,就像包饺子似的,把馅包到皮里。另外在除夕夜北方必须有饺子,近几年虽然南方也开始流行包饺子,但其除夕地位就明显不如汤圆、年糕了,比如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

PK2

窗花贴还是不贴?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南方:喜事贴窗花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

北方:春节必贴窗花

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有什么事情发生,可见北方对窗花的重视程度。

PK3

庙会VS龙灯

庙会和龙灯虽然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是近年来南北方好像有了侧重。

北方:吃喝玩乐逛庙会

北方的庙会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现在基本上发展成为过年期间一个主要的吃喝玩乐的场所。

南方:张灯结彩舞龙灯

南北方过春节的习俗有什么不同

舞龙灯也是一种庙会的形式,相当于一个流动的庙会,集“舞狮、舞龙、划彩船、跑竹马、踩高跷、鱼灯、蚌壳精”等于一体,一到过年就挨家挨户的舞个遍,也算是比较有意思的春节习俗了。

PK4

春节晚会VS跨年晚会

南北方:北看春晚,南看跨年

春晚确实是大年三十晚上的一台重要节目,但是随着不少南方人反应春晚北方味太浓(这也是本山大叔的功劳之一),再加上跨年晚会大多南方电视台搞得比较热闹和火爆,因此渐渐有了“北方看春晚、南方看跨年”一说,这也算是新时代下的新风俗。当然,我觉得两个都看才过瘾!

PK5

大桔VS葫芦

北方:葫芦同“福禄”添福气

葫芦绝对是北方人过年的“宠儿”,什么冰糖葫芦、西葫芦水饺、黄金葫芦包,因葫芦寓意福气,除了吃外,北方人也喜欢把玩和佩戴葫芦摆件。

南方:钟情大桔 大吉大利

南方人则比较钟情于大桔,好多家庭、商店都会购买大桔摆放,不仅是因为大桔色彩艳丽,能增加过年的喜庆气氛,同时在粤语中“大吉”与“大桔”发音相同,有大吉大利的寓意。

其实不管南方还是北方,过年的意义就在于一家人能团圆,欢聚图个喜庆!

不同:

守岁和围炉

“除夕之夜,北方守岁,南方围炉。”除夕夜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此时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并且灯火通宵不灭,这就是“点岁火”。据说这样会使来年财运滚滚。

南方的除夕夜还有着围炉的风俗,家人们吃过年夜饭,长辈分发了压岁钱后便围炉而坐,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饺子和汤圆

在北方,除夕夜时一家人会围在桌边包饺子吃饺子,并在初一时也要吃饺子。这样的习俗有“更岁交子”之意,其中“子”为子时“交”同“饺”,寓意新旧交替,且饺子形似元宝,也象征着财运。

而在南方,除夕夜和初一时人们会吃汤圆和年糕。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步步高升,是吉祥如意之兆。

原因

南北方过年风俗的差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由气候、饮食、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

一、气候差异。

北方气候偏寒,南方气候偏暖。过年期间正值寒季, 因而南北方面对的环境不同,迎春习俗也造成了一定差异。

二、饮食差异。

北方偏小麦,南方偏水稻。饮食作物不同,久经历史,过年所对应的饮食习俗也不同。

三、自然地理环境、人为地理环境的差异。

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地。如陕西人过年庆祝喜好扭秧歌等,也与其地形有一定关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