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凤冠有多美
凤冠,中国古代皇帝后妃以及贵族命妇的传统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
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 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宋代女子戴冠之风很盛,有白角冠、团冠、等肩冠等。宋代服制中的凤冠即在团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唐到宋世风的几大转变以及凤凰作为冠饰自身的演进过程均是促成因素,正式将凤冠定为礼服,纳入后妃冠服制度,是从宋代开始。《宋史·舆服志》记载,北宋后妃在受册或朝贺景灵宫等隆重场合,都要按规定戴上凤冠。
明代皇后祭祀朝会承袭宋制,也戴凤冠。明初,参照宋代皇后的龙凤花钗冠来设计后妃的凤冠,其形制与宋代的凤冠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发展。
清朝后妃的凤冠与前朝相比,有了较大变化,首要的是凤冠上不再饰龙。在乾隆朝的《钦定大清会典·礼部·冠服》中,记载皇后“冠施凤,顶高四重,上用大东珠一,下三重贯东珠三,刻金为三凤,凤各饰东珠三,冠前左右缀金凤七。”
相关起源说明
凤钗、凤凰爵等凤形首服当是凤冠的前身。据载,宫中嫔妃插凤钗,此俗起于秦始皇。《中华古今注》:始皇以“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到汉代,太皇太后、皇太后谒庙的礼服中已经开始用凤凰作为头部的装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步摇、钗也往往会采用口衔珠滴的凤鸟形象,随着佩带者莲步轻移,凤鸟步摇在云髻上摇曳生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凤冠
15种古代“女子发髻”盘点
凤冠是指古代后妃或贵族妇女的帽子,属于冠饰,上面镶有贵重金属和珠宝,是皇后册封时所戴的礼冠,彰显华贵之美,但在明代一般女子出嫁所饰的彩冠也叫凤冠。
凤冠在古代是指后妃或贵族妇女的什么
凤冠最初出现在东晋,主要是一种搭配金钗的头饰,后来发展到宋代,正式将其定为礼服,纳入后妃冠服制度,按照规定,后妃在接受册封或参加重大场合时都要戴上凤冠。
凤冠上的图案主要以龙凤为主,金丝缠绕形成龙凤,搭配各种珍珠宝石,制作精美。制作一顶凤冠的成本也是不容小觑,光是珍珠最多就有5000多颗。皇家对待凤冠的制作如此用心,可见它的价值之高。
凤冠佩戴的场合也有讲究,凤凰是万鸟之王,一般只有皇后和公主才能够佩戴,而且只有在出席隆重典礼时才可佩戴。
15种古代“女子发髻”盘点
1、丱发:一种童发,男女皆可通用,因其形似“非”,故称“丱发”。
2、巾帼:对于不爱打扮的女性来说,在头上简单的裹上一面头巾,方便又省事。
3、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
4、凤冠:其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
5、花冠:盘发的一种,冠小仅束髻, 冠上多有花饰,在明代仕女多好用。
6、飞天髻:秦汉两代及秦以前各代颇为盛行,挽成环形耸立于头顶,汉以后各代多崇为仙女发型。
7、飞仙髻:。始见于汉代,其式绾发于顶,呈飞动状。
8、灵蛇髻: 始自魏、晋时期。髻式变化无常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据说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
9、凌云髻:发髻高耸而蓬松,如入云端。始见于秦汉时。
10、凌虚髻:属于发髻中的拧旋式,也就是在发髻的梳法上,将头发进行了扭转
11、堕马髻:始于汉代的一种发髻形式,梳在一侧的呈下堕状。
12、朝天髻:属反绾式之一,其编法将发拢上,束结于顶。再反绾成高髻朝天。
13、随云髻:侧梳单髻的发型,多用拧、盘等手法,盘出随云卷动之状。
14、惊鹄髻:其形如鸟振双翼状,汉末三国(魏)时已有。
15、牡丹髻:又名"牡丹头",常见的明代高髻一种。发髻层层叠叠,雍容华贵,因外观像盛开的牡丹而得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