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实践技能辅导资料——腹部叩诊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16)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呼吸浊音

实践技能考试时,腹部叩诊可采用直接和间接叩诊法,但一般采用间接叩诊法。其主要作用在于了解某些脏器的大小、部位和叩痛,胃与膀胱的扩大程度,胃肠道充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包块等。

实践技能辅导资料——腹部叩诊

 1.腹部叩诊音:正常腹部除肝、脾所在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叩诊均为鼓音。明显的鼓音可见于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等。肝脾或其他实质性脏器极度增大、腹腔内肿瘤和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

 2.肝浊音界

 (1)叩诊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采用间接叩诊法,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诊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由浊音转为实音,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确定肝下界,可从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前正中线向上叩诊,由鼓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下界。

 (2)肝浊音界范围:正常人体的肝上界(右锁骨中线位置)在第5肋间,肝下界在右季肋缘,上下径约为9~11cm;右腋中线肝上界在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右肩胛线肝上界在第10肋间。矮胖体型者肝脏上下界均高一个肋间,瘦长体型者则可低一个肋间。

 病理情况下,肝浊音界上移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和鼓肠等;肝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内脏下垂等。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多囊肝等;膈下脓肿时,由于肝脏下移和膈肌升高,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脏本身并未增大。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因肝脏表面被气体覆盖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

 (3)注意事项:①叩诊时叩击力度应适当,不宜过轻或过重;②叩诊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时,可嘱被检查者取左侧卧位;③由于肝下界与胃、结肠等脏器重叠,叩诊难以准确定位,故可采用触诊或叩听法。

 3.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有较多的液体(1000ml以上)时,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多潴积于腹腔的低处,叩诊时该部位呈浊音;变换体位后,腹腔内液体随体位的变换而移动,叩诊时浊音区亦随之变动,此种体征称为移动性浊音。

 叩诊方法:采用间接叩诊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由脐部开始向左侧叩诊,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后,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继续叩诊变为鼓音,表明浊音移动。为避免腹腔内脏器或包块移动造成移动性浊音的假象,可用同样方法向右叩诊,叩诊变为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位,以确定浊音是否移动。

肺和胸膜的检查是胸部检查的重点之一,初学者应在自己身上或学友间互相检查,掌握正常表现,然后通过检查病人,发现异常体征,并掌握体征的临床意义。 检查环境要温暖,受检者一般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仰卧位时,光线应从上方直接照射在患者的胸部,其他部位如背部、侧胸部亦要求上方光线直接照射。肺和胸膜的检查一般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部分。 一、视诊 (一)呼吸运动(breathing movement) 正常人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张、胸腔内负压增高,肺泡内呈负压,空气循压力差进人肺内。当气道阻力增加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吸气过程。正常人静息呼气时,呼气肌并不收缩,而吸气肌松弛,靠肺脏弹性回缩,使肺泡内压增高,肺泡气呼出,胸廓缩小。当呼气阻力增加或呼吸加深加快时,呼气肌参与呼气过程。 1.胸式呼吸(thoracic respiration)和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 respiration) 正常成年男性和儿童的呼吸以横膈运动为主,因此吸气时上腹部隆起较明显,形成腹式呼吸。女性的呼吸则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故呼吸时胸廓扩张较明显,形成胸式呼吸。生理状态下,实际上两种呼吸共存,程度不同而已。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可见于广泛肺炎、肺水肿、重症肺结核、大量胸水和气胸、肋间神经痛和肋骨骨折等。腹式呼吸减弱而胸式呼吸增强,可见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妊娠晚期。 2.胸腹矛盾呼吸(paradixic breathing) 正常人吸气时胸廓扩张伴有腹壁膨隆。胸腹矛盾呼吸时吸气相胸廓扩张而腹壁反而塌陷。见于膈肌麻痹或疲劳时,吸气相胸腔负压增加,膈肌收缩无力,反而被负压吸引上升,故使腹壁下陷。 3.呼吸困难(dyspnea) 根据呼吸困难主要出现在吸气相还是呼气相,判定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或混合性呼吸困难。详见第一篇第十一节呼吸困难。 (二)呼吸频率(respiratory frequency) 呼吸频率一般要求测量l分钟,至少30秒钟,时间过短使误差变大。检查呼吸频率时,不要让病人发现正在测量他的呼吸次数,以免受检者的呼吸频率发生改变。新生儿呼吸约44次/分,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l2~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l:4。 1.呼吸过速(tachypnea):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力衰竭。一般体温每升高1℃,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 2.呼吸过缓(bradypnea):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呼吸浅慢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三)呼吸深度(respiratory depth) 1.呼吸变浅:见于呼吸中枢抑制或呼吸肌无力,如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也可见于严重鼓肠、腹水和肥胖以及肺部疾病如广泛肺炎、肺水肿、大量胸水和气胸。作为代偿,常常有呼吸频率加快。 2.呼吸变深:常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时,常见到呼吸加深,称为Kussmaul呼吸。由于体液pH值降低,刺激呼吸中枢,使通气增加所致。一般表现为深快,但有时也表现为深慢或单纯变深。 (四)呼吸节律和幅度(respiratory rhythmand range) 正常人静息状态下呼吸节律整齐,幅度均匀。病理状态下,可出现呼吸节律和幅度的变化。 1.潮式呼吸(tidal breathing):又称Cheyne-Stokes呼吸,既有呼吸节律变化,又有呼吸幅度变化。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如此周而复始。每个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s~2min,呼吸暂停可持续5~30s,所以必须有足够长的观察时间。此种呼吸的出现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呼吸中枢对呼吸节律的调节失常的表现。当呼吸停顿一段时间后,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并逐渐加强;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后,呼吸中枢失去有效兴奋,呼吸重新出现变慢变浅,继而出现呼吸停顿。轻度潮式呼吸可见于老年人睡眠时,正常人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也可出现。但此种呼吸大多是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表现。可见于中枢系统的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脓肿、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痉挛、脑栓塞等,也可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巴比妥中毒等。 2.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均匀呼吸几次后,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均匀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该呼吸与潮式呼吸不同,它每次呼吸深度相等,而非深浅起伏,呼吸暂停时间比潮式呼吸长,呼吸次数也明显减少。 间停呼吸发生机制与潮式呼吸大致相同,但病人呼吸中枢抑制比潮式呼吸者更重、病情更严重,病人预后不良,多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出现。引起间停呼吸的疾病与潮式呼吸大致相同。 3.叹息样呼吸(sighing breath) 表现在一段正常呼吸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多为功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