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是什么,分几种?
亦称圆虫(roundworm)。
袋形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所有蠕虫的通称,不少学者为之另立为一门。系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於动、植物,或自由生活於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甚至在醋和啤酒这样稀罕的地方亦可见到。已知约有13,000种,营寄生者由於多数具医学、兽医学或经济重要性而被大量研究,营自由生活者则可能只有小部分被鉴定。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体腔)。一般为雌雄异体,有些则为雌雄同体(即个体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大小由肉眼不可见至长7公尺(约23呎)不等,最大者系在鲸体内发现的寄生型。营动物寄生者几乎见于寄主所有器官,惟最常寄生於消化、循环与呼吸系统。部分种类以钩虫、後圆线虫、蛲虫、粪类圆线虫、鞭虫与小线虫等俗称为人所熟知。线虫且为丝虫病、蛔虫病与旋毛虫病等种种疾病的根源。
线虫种类繁多,为害家畜的线虫分属于杆形目、圆形目、蛔虫目、尖尾目、旋尾目、丝虫目、毛首目、膨结目和驼形目。其形态和生活史既有共同点又有某些区别。
线虫形态 通常呈乳白、淡黄或棕红色。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长达8米。多为雌雄异体,雌性较雄性的为大。虫体一般呈线柱状或圆柱状,不分节,左右对称。假体腔内有消化、生殖和神经系统,较发达,但无呼吸和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前端为口孔,肛门开口于虫体尾端腹面。口囊和食道的大小、形状以及交合刺的数目等均有鉴别意义。如杆形目虫体的食道上具有食道球及前食道球,尖尾目的食道上只有食道球,而无前食道球。蛔虫目食道简单呈圆柱状,头端有唇3个。旋尾目食道常由前端的肌部与后端的腺部构成,头端有偶数的唇(2、4、6或更多),雄虫尾部呈螺旋状旋曲。丝虫目的食道亦常由肌部和腺部两部分构成,无唇,阴户在虫体前端。圆形目的食道简单或呈瓶状,雄虫尾端具有由肋状物支撑的角质交合伞,往往有两根等长的交合刺。毛首目往往区分为前后两部,食道很长,呈串珠状,雄体只有一根交合刺。膨结目的食道简单,雄虫具有肉质交合伞,无肋状物支撑,只有 1根交合刺。驼形目具有单核的食道腺,无唇。在中国畜禽中已发现线虫病原35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寄生在马属动物肠道的副蛔虫圆形线虫、尖尾线虫、胃线虫和皮下组织的副丝虫;寄生在反刍动物真胃的血矛线虫、肠道的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和气管的网尾线虫;寄生在猪肠道的蛔虫、类圆形线虫、旋毛线虫、肾线虫和气管的后圆线虫;寄生在禽类肠道的禽蛔虫、异刺线虫和腺胃的华首线虫,以及寄生在犬肠道的弓首蛔虫和肾脏的膨结线虫等。
1.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因虫体呈圆柱形故而得名,其种类繁多,全球已记录25000多种。线虫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见于水和土壤中,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目前流行的重要线虫有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旋毛虫和粪类圆线虫等。
2.人体寄生线虫的大小因种而异,长的可达1m以上(如麦地那龙线虫),小的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如粪类圆线虫)。大多数寄生线虫在1~15cm。
3.成虫体壁:自外向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
①角皮层:具有弹性,是虫体的保护层,由皮下层分泌物形成,无细胞结构。
②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无细胞界限,其主要功能为分泌形成角皮层。该层含丰富的糖原颗粒、线粒体、内质网及酯酶等。
③纵肌层:在皮下层内,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
4.线虫的基本发育分为虫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5.根据线虫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将其分为两大类:直接发育型、间接发育型。
6.蛲虫卵可不离开宿主即具有感染性。肠道线虫多属此型。在流行病学上直接型线虫亦称为土源性线虫。
7.幼虫需先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再经皮肤或口感染人体(如丝虫及美丽筒线虫)。寄生在组织内的线虫多属此型。在流行病学上间接型线虫也称为生物源性线虫。
8.根据形态学和分子分类特征,人体寄生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的尾感器纲和无尾感器纲。除了鞭虫目和膨结目属于无尾感器纲外,其余线虫均隶属于尾感器纲。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