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大同”是何意
大同
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人人平等,有衣同穿,有饭通吃的一种状态,只是一种人们理想中的社会,只要有一点私心,就不会实现。
小康
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某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危度日的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解放前:中农;解放初:二亩地、一头牛;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的中等富裕水平,比1980年有很大飞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大同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之一,源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大同社会具体指夏以前的实行所谓禅让的三皇五帝时代,一般认为它反映了理想化的原始社会的某些特征。
小康亦出自《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利为己。?是为小康。”小康社会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儒家认为小康社会虽政教修明,但毕竟需要礼来维系,故不及大同社会。
儒家的大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将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结合,作为社会理想,借以鼓吹革命。儒家小康思想亦对宋明时一些思想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