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和题目的区别
词牌名和题目是诗歌的两种不同组成部分,它们在诗歌中各有其功能和特点。
词牌名是诗歌的格式名称,它规定了诗歌的格律、字数、音韵等,是词的调名,如《沁园春》、《卜算子》等。词牌名与诗歌的内容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长短韵律,用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内容。
题目则是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是一首词的标题,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题目与词牌不同,它是一首词的主题,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题目,读者可以大致了解词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
在诗歌中,词牌名和题目的位置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词牌名在前,题目在后。但有时候,在没有题目的情况下,词牌名也可以用作题目,但需要把词的开头一句作为补充。
综上所述,词牌名和题目是诗歌中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诗歌中各有其功能和特点。词牌名是诗歌的格式名称,规定了诗歌的格律和音韵等;题目则是诗歌的主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
》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