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地主,为什么通常会被称为“员外”?
因为员外只是个闲职,各地的地主、商人和豪强只要有钱就可以捐官的。员外不在官员的编制内,所以这些员外不能领取国家的俸禄。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还可以免去科举考试,对于地主来说何乐而不为。
其实员外在各个朝代都有,有的员外是最低级的官职,有的员外在编制内级别相当于从五品,比七品芝麻官还高。所以朝代不同员外的官职定义不同。在唐、宋、元、明、清都有员外的设置。宋朝之前郎官都是比较重要的职位,宋朝之后员外郎都变成一种闲职,不需要进行科举考试。所以就方便了那些有钱的地主、商人,于是他能可以花钱买官。不用再受苦进行十年寒窗苦读、悬梁刺股等等。
清朝的官员还是比较腐败的,在嘉庆时期从贪官家里搜出很多赃款,那时候为了杜绝贪腐,对官员的惩罚还是非常严重的,一般严重的都会殃及很广,就比如株连九族等。那时候卖官卖爵也是一种不正之风,很多人有钱了就去捐官,然后利用职务之便继续敛财。所以有些地主他们有钱了,也不想学习参加考试。就靠买个官位,一般地主也在下层,所以买个小的官位就行了,所以也就有了地主也通常被称为员外。
地主买的官职虽然不在编制内,不能领取俸禄,当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普遍的都会有点虚荣心,都会为自己买个闲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