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庵有什么区别?
区别:
1、建筑功能上的不同。“寺”在古代最早指的是皇帝的行政机关;而“庙”最早是指古代祭祀天神的地方;“庵”则最早是古代的一种小草屋。
2、建筑规模上的区别。三者的排序一般是“寺”大于“庙”,“庙”又大于“庵”。
3、三者所联系的宗教背景上的区别。“寺”和“庵”与佛教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庙”与道教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
4、建筑规格上的区别。“寺”与“庙”的规格与规格要大于“庵”,“庵”最早是指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这种起源与“寺”和“庙”的起源相比,“逊色”了不少。
5、出现时间上的区别。“庙”的出现时间最早,因为我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开始进行祭祀天地鬼神的活动,“寺”的出现要晚于“庙”,至少是在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形成后才出现了“寺”。“庵”的出现时间更晚,在汉代之后,“庵”才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
扩展资料:
释义
一、寺
1、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
2、佛教的庙宇
二、庙
1、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三、庵
1、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
2、圆形草屋,小庙。
百度百科-寺
百度百科-庙
百度百科-庵
具体如下:
1、“庙”,在古代原本是用来供奉祖先的地方,比如家庙。后来被用来供奉鬼神或者是追溢文人武士,比如我们平时提到的妈祖庙、孔子庙、关羽庙和灶王庙等。而“寺”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原本是作为行政机构,比如我们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大理寺。
2、在唐朝的时候,佛教在中土大兴,最为著名的典故莫不过于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使得一些新的概念从天竺传入中国,这时“寺”被泛指出家人修行、讲经的地方。并且在古代它还有着“大学”的作用,用来向世人普及教育,因此一般的佛寺都建有藏经楼。
3、供奉的人不同。“寺”中一般供奉的是菩萨、大佛等佛教人物,比如我们熟知的弥勒佛,观音菩萨等等。而“庙”里供奉的多是人们敬仰的鬼神和一些已故的文人武士。常见的庙有孔子庙、关公庙、土地庙等等。
4、两者的修行人也不同。“寺”里面的修行人一般被称为称为僧人,方丈、和尚等等。他们大多都在寺里面居住、研修佛经、传诵佛法。比如著名的白少林寺就有很多僧人在里面居住。而“庙”里面一般只供奉神像,里面是没有人修行的。当我们去盘古庙中祭拜的时候就能发现这一点。
5、两者的规模还是相差比较大的。一般的寺院规模很大,在寺院之中也能设有庙宇,而与它相配套的设施一般是殿,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大雄宝殿等。并且在寺院的后面一般还设有大片的的厢房,供在寺院内修行的僧人居住以及来上香的香客小憩。因此它也还配备有一些小花园、练武场等生活设施。但是“庙”的规模就小很多了,它可能就只有一个供奉神灵的小殿。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