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相机的闪光灯在使用时有几种模式?

梵高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闪光灯测光

看你是自带闪光灯还是外置闪光灯了。自带闪光灯功能不多,相机不同带的功能也不同,不过大多自带闪光灯都能做到前后帘同步。

外置闪光灯档次不同功能也不同,首先大多可以通过光或无线进行引闪。可以做到前后帘同步。可以通过进行手动、半自动、自动切换。还有就是进行频闪。

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慢速同步闪光和普通闪光有什么不同

这几种模式与i-TTL根本区别在:i-TTL是用镜头测光确定闪光灯的输出量,其它的是闪光灯自身来确定闪光输出量.

在历史上 TTL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相机内置TTL测光组件,及带有TTL功能的闪光灯。有趣的是,相机内置TTL发布后差不多15多年后,才有TTL闪光灯的出现。TTL的出现,给用户带来最大的方便就是即使在仓卒情况下拍摄,来不及估计距离、调整光圈等,用闪光灯时都不会有太大偏差,使新闻摄影等工作变得更加方便。

从外测光到内测光

TTL的全称是Through The Lens,意指“通过镜头”。没有TTL之前,相机测光主要靠机身外的Cds(Cadmium-Sulfide硫化镉光敏电阻),这种测光方式易受环境光影响,也不能反映光线经过多层镜片或滤镜造成的光量损失,容易导致曝光不足。而TTL的测光组件设在机身内部,大约在镜头后接近底片/传感器的位置。由于是测量通过镜头后的光线,所以TTL测光的准确度比外测光更加优秀。

先说说TTL相机的历史,其实关于世界上首部使用TTL测光系统的相机还存在争论。因为在60年代,几家相机公司包括Topcon、Nikon及Pentax等都先后推出有TTL测光的相机,Pentax先于1960年提出这个概念,但直到1964年推出Spotmatic才正式量产,反而Topcon于1963年先行进入市场,略占先机。

Pentax于1971年推出Pentax ES,意指electronic shutter,是全球首部可以由TTL系统连动控制快门速度的单反相机。由于使用电子控制,变成无段式快门,突破原本机械快门预设限制,如1/53秒或1/1300秒的速度都可以达到,令曝光的精确度提高。不过当年Pentax并没有将此概念进一步发展,推出具备TTL的闪光灯。约7年后,即1978年,由Olympus推出了全球首支TTL闪光灯T32,TTL测光加闪光系统才正式出现。

从自动测光到TTL测光

最初的闪光灯不能改变输出量,每次闪光都是全输出。主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如果有所改变,就要靠调整光圈来控制闪光的接收量,从而得到合适的曝光。后来出现了设有外置测光原件的自动闪光灯,可以根据主体的受光程度来控制闪光输出。至于闪光灯控制光量的方法,在于控制闪光开与关的时间。闪光发生的时间仅在1/1000至1/10000秒之间,当快门开启时,闪光灯同时输出。当测光组件认为对象反射的光量足够时,就会在曝光中途、快门仍然保持开启时终止闪光输出。主体的曝光于是就靠闪灯来完成,至于背景环境的曝光,主要靠快门开启的时间来决定。

不过自动闪光灯也存在相机外测光的问题,如果镜头装上滤镜,就会影响闪灯输出的准确性。而TTL闪光灯出现后,因为可从镜头测光得到光圈及主体亮度等数据,就能如实反映所需光量,更精确地控制闪光时间,省下过去要计算光圈及距离的麻烦。现代闪光灯更可以做到变焦连动,帮助调整照射范围,令电源更有效利用而不致浪费。

相机的闪光灯在使用时有几种模式?

但有一点要留意,与自动测光、曝光一样,TTL闪光灯仅是提供一个正常的曝光量,有需要时仍可通过闪光灯输出补偿(Flash Compensatoin)作出改动,一般闪光灯都有1/3级的 EV调整。所以TTL最好作为正常曝光的参考指标,有需要时再作出改动,而非铁板一块。

另一方面,当我们将相机设定在自动曝光模式(如P或Auto)时,相机很多时都会将光圈及快门固定在某一数值。如果我们希望对景深、主体的动态表达及背景的亮度等进行控制,就需要使用手动曝光模式。

慢速同步闪光就是通过电路使闪光灯快速的连续的多次闪光,而不是通常的只闪一次,之所以用在夜景,是因为夜晚大都光线不足,就会曝光不足,通常我们会降低曝光速度,加大光圈量来弥补(自动相机会通过感光元件来控制电路进行这一工作),曝光时间相对长了,而闪光灯还是“一闪而过”,最终还是曝光不足,所以通过电路使闪光灯快速的连续的多次闪光来弥补,你可以理解为在曝光所需时间内,闪光灯一直在闪(频闪)。普通闪光显然是“一闪而过”,会曝光不足,并不是不能用在夜景。这种功能多出现在相机自带闪光灯上,因为自带的一般指数不高,如果允许外接闪光灯,那就配个指数高点儿的,拍夜景时调整好曝光速度及光圈大小,“一闪而过”后就不会曝光不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