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尺八、箫、洞箫的区别是什么?

小肉包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排箫都是

以下详细列举其分别,仅供参考:

外形

★洞箫,直径2.2左右,长60~80CM,传统是6孔,也有7孔,现在多见8孔。顶端是吹孔,一般多是U型吹口,也叫凤凰箫。琴箫管径1.8CM左右。

★南箫也叫大头箫,一般都带竹根,竹跟部内壁有螺旋状导流槽,箫体粗短,现在也多为8孔,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而南管箫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台湾尺八仿照了日尺八的吹口,为外切吹口。

----------------------------------------------------------------------------------------------------------------------

尺八、箫、洞箫的区别是什么?

吹口

目前常见的洞箫和一些大头萧和南管为内切口,而尺八为外切口。当然,有些大头萧也采取了外切的吹口,但定音和采用的率制都是用的十二平均率,和尺八与南管萧是不同的。另,尺八、南管萧、还有台湾地区的大头萧都是保存了古制,不封顶的。现在普通洞箫是封顶的。

----------------------------------------------------------------------------------------------------------------------

竹材

普通洞箫一般采用紫竹作为萧材,当然,也有昆山竹和湘妃竹等很多竹材用来做萧。而作为尺八、南管萧和大头萧来说,紫竹无疑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紫竹的竹根密度小,不够坚实,出不来好的声音。而南管和大头萧一般采用毛竹、桂竹等作为萧材。尺八因为对内径的变化要求极严,而且还有内膛的处理,其合格的竹材是最难寻觅的,一般来说都是特定地域的高密度竹制作完成。一亩竹林也挑不出真正合格的几根能够用于制作的专业尺八竹材。

----------------------------------------------------------------------------------------------------------------------

音律

目前的洞萧和江浙还有广东一带的大头萧还有目前日本的音乐尺八都是用十二平均率制作的,而传统南管萧与古管尺八都是遵循中国传统古律。吹惯普通洞萧的刚开始吹南管萧会感觉好象有些音不准,其实不是不准,而是律制不同造成的。

排箫是把长短不等的竹管按长短顺序排成一列,用绳子、竹篦片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如果竹管长短一致,则在管中采到堵腊(深浅不同)而得到高低有别的乐音。故排箫有无底、封底两种,分别叫作“洞箫”和“底箫”。

古代,排箫同编钟、编磬一样,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它在南北朝、隋、唐各代的宫廷雅乐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一九七八年八月,考古工作者从湖北随县曾候乙墓——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首次出土了两支排箫。它们的形状独特,好象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开的细竹管缠缚而成,表面饰有色彩绚丽的漆绘。这两支排箫虽然形制相同,但相应的管长有别,是一对“雌雄箫”,雄的稍长,雌的略短,古时的雌雄排箫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过去人们只能从魏、晋、南北朝以前的壁画、石刻中,间接地看到我国古代的排箫,而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2400多年前春秋时代的排箫实物,这不仅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赞叹,而且也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和乐器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盛唐时期,我国的排箫东传日本,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仍珍藏着我国唐代的两支排箫遗器,但当时在《东大寺献物帐》上,则称作“甘竹律”。一支为12管,由椽木和革带缠合而成,高30.5厘米;另一支7管,高23.5厘米。两支都已残破,旧管内塞有纸堵,以便于调律,后经修补复原,其形甚为奇异。在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里,珍藏着一支清乾隆时(1736-1795)制作的排箫,共16管,每管都刻有音名,工艺十分精致,造型美观,本制套架上还绘有两条腾云而起的金龙,富有民族风格。排箫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1956年8月,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举行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国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协会,确定以排箫的图案,作为中国的音乐标志——乐徽,用以代表我国悠久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