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中西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中国龙是一种祥兽。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
上海某大学教授不久前发表的一番“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让“龙”这个字眼一夜间成了热门话题。这位教授“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那么,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并且仅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动物,西方龙为何会落得如此恶名,而中国的龙又是如何演变为吉祥兽的呢?
远古时期:中国龙成吉祥兽,西方龙是忠诚守卫
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为“Dragon”的怪兽,而这种怪兽就是西方的“龙”。与之相比,中国龙出现的年代则要早得多,根据考古发现,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远古时代的“洋龙”常常被描述成丑陋凶恶、头脑简单的巨蟒状或蜥蜴状怪物,大多数为青黑色,有着刀枪不入的鳞片,长着楔形的头和长长的毒牙,有的还不止一个脑袋。虽然人们对西方龙的原型是何种动物仍然存在争议,但很多人认为它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古代挪威神话中的龙就是一条“人间巨蟒”,传说体长可绕世界一周,雷神准备要消灭它时,却被它的毒液瞬间杀死。而在同时代的中国,龙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兽。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礼记·礼运篇》中,也称龙为“龙、麟、凤、龟”四灵之首。
在这一时期西方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中,最有名的要算古希腊神话了。在希腊神话中,较早被提及的龙是与众神之神宙斯作战的龙形巨人,这些龙形巨人是大地女神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所生,他们面目狰狞,须发杂乱,身后拖着一条带鳞的尾巴。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这样的反抗者角色,但却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甚至沦为了被愚弄的对象。
在古希腊神话中,龙还扮演着另一个重要角色――忠诚的守护者。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的英雄,他的父亲宙斯想让他永生,天后赫拉却不喜欢他,要求赫拉克勒斯必须先完成十二项可怕的考验。其中第十个考验是偷走巨龙拉冬看守的金苹果。巨龙拉冬有一百个头,日夜守候在金苹果树下,帮夜神的女儿看守果树,忠心耿耿从不睡觉。赫拉克勒斯为了对付他,煞费苦心,最后请别人催眠了拉冬,才杀死拉冬并偷得了金苹果。而在另一个希腊神话金羊毛的故事中,也有一条看守宝物的龙。英雄伊阿宋为了拿到圣林中的金羊毛,让爱人美狄亚祈求睡神斯拉芙,并请来地狱女神,才使一直警惕的龙警卫昏昏欲睡。接着伊阿宋又把魔液洒在龙的眼睛里,令它昏迷不醒,才拿到了金羊毛。不过这条龙比较走运,没有被杀死。
由于古希腊文明对西方影响深远,希腊龙的形象在欧洲各地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意大利、德国、北欧诸国和英国等地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中,陆续出现了龙的身影。
中世纪:中国龙成为皇帝象征,欧洲龙堕落为魔鬼化身
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这种模样已经与中国龙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同时期的中国人通常认为,龙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的神兽,善变化能兴云雨有利于万物。中国神话中的龙一般居于深渊或大海中,不食人间烟火,如果环境不清幽,则腾空而去。而西方的龙则喜欢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如果有人侵犯了它,就会进行疯狂的报复。
自唐以后,中国龙与帝王有了密切的关系,于是就有了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而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兴起,《圣经》再次改变了西方世界中龙的形象。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人的扩张,龙是魔鬼撒旦的恶名在欧洲,乃至在世界也就传播开来。
于是在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屠龙的神话故事。故事中骑士与龙的搏斗则被认为代表了善与恶之间的较量,在基督教传说中,就有很多圣徒与龙交过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圣乔治了。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圣乔治是生活在公元4世纪的一位罗马将军,也是位基督徒,他在旅行到某地时听说当地湖里有一条巨龙。这条龙要求当地人每天向它奉献一名少女,否则就要切断他们的水源。就在巨龙要吃掉当地最后一名少女时,圣乔治出现了,他只用了一枪就把恶龙刺死。恶龙死后,鲜血洒遍大地,长出了一朵朵娇艳的玫瑰花。直到今天,生活在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罗尼亚人仍然用鲜红的玫瑰来纪念圣乔治。
圣乔治的故事在欧洲各国影响很大,它宣扬了保护弱者、直面侵略者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圣乔治也被视为英格兰的守护圣人,白底红十字的英格兰国旗就被称作“圣乔治旗”。
近现代:中国龙一度印上国旗,西方龙成贬义词汇
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西方人终于认识到龙只是一种存在于想像中的动物,不再恐惧它。但龙依旧成为了西方文化中一个固定的贬义词汇,如老龙成了魔鬼的代名词。在西方文学作品中,龙更成了描述邪恶的生动词汇,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名著《艰难时世》中讽刺作品中的斯巴塞太太是一个看守银行的毒龙,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当朱丽叶听到她的表哥被罗密欧杀死时,她伤心地说:“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般的心!哪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清雅的洞府里?”
在这一时期,龙还走进了西方的政治文化,敌对的两个阵营常常把对方贬称作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的宣传画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纳粹军人手持闪电、手榴弹、宝剑将恶龙――敌国的军队和犹太人等一一斩杀。当然,对手也没有放过德国这条真正的恶龙,一幅著名的波兰海报就把德国画成一条丑恶的龙,波兰则被画为圣徒圣乔治,正在与纳粹这条恶龙搏斗。
在东方近现代史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仍然很尊崇龙。清政府起初把龙当作皇家的象征,后来在与西方打交道时,还特意把龙绘制在旗子上,作为中国的国旗,从此龙成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起初,这个龙旗是三角形的,后来考虑到各国的国旗都是长方形,清政府又把龙旗也改成长方形。龙旗之后是以龙为主题的国歌。1906年,清朝陆军部谱写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一度作为代国歌,军歌唱道:“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而一些西方人也在与清政府的交往中,和华人的接触中,逐渐了解了中国的龙与西方的龙其实根本不一样。
虽然龙旗飘飘,衰弱的帝国还是灭亡了。清政府倒台后,龙不再是国家的正式象征,但是在华人的心目中,龙依然是华夏先人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华人以“龙的传人”而自豪。通过东西方龙的演变史,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尽管都是想像的产物,但绝不可以画等号,它们的文化渊源不同,形象有别,神话中的职守各异,象征意义相悖。相信外国人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后,也一定会喜欢上中国龙的。
为什么西方的龙和我们东方的龙样子差这么多?
“龙”的英文应该写作 Loong,用英语应该读成与汉语里相似的音,值得提倡。
有必要提醒,龙是中国文化里特有的东西,不是英国人在一般意义上或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gragon,“龙”在西方语文里根本没有与之相应的词语,就类似于日本的哥斯拉这种东西也无法在西方语文里找到与之相应的词语,所以西方也称之为哥斯拉(注:哥斯拉是魔兽,龙是瑞兽),也类似于在我们的语文里同样无法找到与那些西方神灵的名称相应的词语,所以我们称呼西方人的那些神灵的时候几乎都是按照他们的发音去称呼,也就是译音。
“龙”不应该翻译成 dragon。Dragon 的本意是凶残的有翼巨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恶魔),引申意是悍妇等。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自称 dragon,是自我妖魔化。“龙”也不应该翻译成 long。Long 的英文发音不是“龙”,而是“狼”,这不是真正的音译。“龙”应该翻译成 loong,它的发音和“龙”相近,在英文中本来就是“龙”字的音译,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Lee Siu Loong”,当然,这是受到了香港人所使用的那一套粤语拼音的影响。有些西方人也把龙称为 loong。Loong 的两个“O”字母象龙的两只眼睛,loong 使人联想到 long(长),所以它有一点象形文字的特征,和汉字特色相通。而 long 在形象上是独眼龙。本文归纳了龙和 Dragon 之间最重要的五个差别,并尝试着给出了“Loong”的英文解释。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英语文里,龙被翻译成 Dragon,但是dragon 是邪恶的有翼怪物,还有“凶暴的人,悍妇”等喻意、引申意。在图画中,dragon 的身躯庞大笨拙,颜色是黑灰色的,长着巨大的翅膀,口中吐火,吞噬人和动物,非常丑陋恐怖,和中国的龙完全两样。
中国人在西方人面前自称“Dragon”或“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龙的传人(后裔)),西方人当然要把中国人看成是恶魔和坏人了。在评选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时,之所以没有选择呼声最高的龙,就是因为担心龙的英译“Dragon”会使世界人民误解中国。所以我们再也不能把“龙”翻译成“Dragon”了!
建议今后也不要再把英文单词 dragon 翻译成中文的“龙”,可以对它进行音译,如“得拉根”,解释是:“西方神话中凶恶的带翼巨兽”。
有些学者建议把“龙”音译成“Long”。
但是“long”的英文发音和“龙”完全两样,相当于中文的“狼”,并非真正的音译。当西方人指着龙说“long”时,中国人还必须纠正他的发音,不仅增加了交流的困难,还会引起对方的困惑。Long 在英文中是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常用词,含义本来就很多,如:长,久,期盼,股票或期货的多头,等等,把龙翻译成 long 也会造成意义上的混乱。所以不能简单地把龙的拼音字母作为龙的英文音译。
既然是把中文“龙”音译成英文,那么在英文中的发音就应该和“龙”相近,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音译。
英文中对“龙”字的音译是“Loong”,姓氏“龙”和人名中的“龙”字也被翻译成“loong”,例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名字被翻译成“Lee Hsien Loong”。在一些涉及龙的文字中,“龙”也的确被称为“loong”,例如,舞龙时所使用的长龙道具,就被翻译为 loong。因此,把“龙”翻译成“loong”才是真正的音译,而且它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基础,也符合海外华人的习惯,有利于团结海外华人。
曾有研究者指出:英文可能最初也是一种象形文字,例如:eye(眼睛),bed(床),broom(扫帚。字母 b 有扫帚的形状,扫帚在扫房间 room)。Loong 的两个“O”字母,就象龙的两只大眼睛;Loong 在文字上又和“long”相近,给人“长”的感觉(很多西方人的确有意把“long long ago”写成“loong loong ago”),因此 loong 还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和中文汉字有暗合之妙。而 long 则有“独眼龙”之嫌。
英文中本来没有 loong 这个单词,因此把“龙”翻译成 loong,不会引发歧义。所以,“龙”应该翻译成“loong”。2004 年,台湾学者蒙天祥也在“为‘龙’正视听是我们的责任”一文中提出把龙翻译成 Loong。
有很多人反对把“龙”重新翻译,认为外国人已经或者将来能够正确理解 Dragon 所指的龙和原来的 Dragon 不同,或者只需要写成 Chinese Dragon 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文字就象图形一样,看见特定的字母组合,就会产生特定的感觉。例如看见“善”字,就会产生愉悦的感觉;而看见“恶”字,就会紧张不安。同样道理,即使我们中国人看见“Dragon”想到的是吉祥的龙,但是外国人看见“Dragon”之后想到的却仍然是恶魔和悍妇。
我们固然可以改变外国人对 Dragon 或 Chinese Dragon 的感觉,但是这不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做法。
我们作为中国人无法想象外国人的感觉,但我们可以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模拟分析一下。
即使他们加一个限制词,成为“某国猪”,我想效果还是不好。他们当然可以慢慢改变中国人的观念,使中国人觉得“猪是可爱的动物”等等,这也不乏成功之例,如米老鼠,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和额外的精力。而且米老鼠是一个娱乐产品,不是一个国家象征;再说米老鼠能够成功,其它未必能够成功。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会友善地(我们中国人一向是友善的)、主动地建议他们不要自己翻译成“猪”,而是取音译,而且我们中国人会找来含义好的汉字来替他们翻译。
最佳答案
西方龙(WesternDragons)与东方龙(EasternDragons)的概念就如同蒙古利亚人种(Mongoloid)、尼格罗人种(Negroid)、欧罗巴人种(Europeoid)都属于人属(Homo)的概念是一样的,不同地方的风土养育了不同的龙。
真正细分起来的话,东方龙只是指那一些只有三只爪的Ryuu或Ryo,它们只出现在东瀛神话中,它们而并不是中国传统中那一些五只爪的Lung。
Lung是真正的中国本土的龙,为了与印度神话中的那迦(Naga)加以区别,梵语中称呼这一种生命为Brug,有很多人试图用有双翼或无双翼来区别Lung与Dragons,Lung真的无双翼?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应龙”有双翼的现象?有很多人反驳说Dragons是荒唐的,可他们似乎忘记Lung性*的说法,当然这一种说法只存在于民间,而与宗教无关,因为宗教中的那一些是那迦。民间的说法是Lung性*,与牛交生麒麟,与猪交生象。
在此要顺便澄清一下那迦,那迦就是南方龙(SouthernDragons),在喇嘛教中的称呼为Klu,它们源于印度神话。在印度神话中,龙、蛇、象的概念是混淆的,有一些人认为那迦是蟒蛇崇拜的结果,其实不然,在“天龙八部”中另有蟒蛇崇拜的化身摩呼罗迦(Mahiraga),那迦则是眼镜蛇崇拜的结果。正因为如此,那迦在印度神话中的地位并不高,还有被迦楼罗(Garuda)吞噬的命运,等到后期佛教创立,它们更是沦为“天龙八部”中的成员。“天龙八部”音译为提婆(Deva)、那迦、夜叉(Yasha)、乾闼婆(Gandabba)、阿修罗(Ashura)、迦楼罗、紧那罗(Kinnara)、摩呼罗迦,意译为天、龙、勇健、香音、无端正、金翅鸟、疑人、大腹行。“天龙八部”虽然都有很大的力量,但也逃脱不了“六道轮回”的约束,提婆属于天道,那迦、迦楼罗、摩呼罗迦属于畜生道,阿修罗属于阿修罗道,夜叉、乾闼婆、紧那罗属于地狱道。游戏中有那迦的形象,但大多数为人头蛇身的形象,有一些甚至与希腊神话中的Echidna一模一样,其实说白了,那迦在常规状态下只是一种没有四肢与双翼的龙。
西方龙现在一般指Dragons,但在很久远的年代,并不是这样的。闪米特人的一支在那一个年代创立了犹太教,有一些人认为犹太教中的Seraphim就是正义力量化身的龙。Dragons的出现要远远晚于Seraphim,它们是凯尔特人崇拜的对象,地位很神圣。中世纪初期,在北大西洋上探寻新航道的维尔京人将自己的海盗船船首雕刻成Dragons的样子,以此希望Dragons赐予自己无穷的力量。基督教的诞生,使Dragons的命运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Dragons成为撒旦(Satanas)的代名词。新宗教的诞生,难免会与老宗教有冲突,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就将原来土著崇拜的阿修罗“贬”为恶魔。Dragons除了普通的火龙(FireDragons)外,还包括海龙(SeaDragons)、仙子龙(FaerieDragons)、口袋龙(PocketDragons)等等。
《圣经》中记载了两种似乎与龙有瓜葛的生命,Leviathan与Behemoth,与Dragons的命运类似,这两种生命后期也与撒旦挂上了等于号。
Behemoth的复数形式Bahamoh在流传到阿拉伯后被误写为Bahamut,关于Bahamut的传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迁。Bahamut的传说代表着阿拉伯人的宇宙观,Bahamut形似巨鱼,飘浮在一片没有泡沫的海洋上,在Bahamut的背上是一头巨牛,巨牛的背上扛着一座红宝石山,红宝石山上有一个天使,天使的头上是六重地狱,六重地狱上是地球,地球上是七重天堂。在Bahamut的身下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海洋下是黑暗的深渊,黑暗的深渊下是火的海洋,火的海洋下趴着一条巨蛇,如果不是因为惧怕真主阿拉,这一条巨蛇会把所有的创造物都吞入肚中。Bahamut是如此之大,人的视线根本无法达到,《天方夜谭》第四百九十六夜的故事说,耶稣在看过Bahamut后,曾经昏倒在地三天三夜不省人事。
除了亚洲与欧洲这一些神话中的生命,太平洋彼岸的南美洲有一种羽龙(Quetzalcoatl),它们的翼上与尾上拥有鸟羽。
蹬龙又称金毛犼,它们长得像马,但体形比马巨大,它们一般有一到两丈长。蹬龙的头如龙、身体如狮、足如麒麟,浑身有火缠绕,会飞,专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的时候,口中喷火,龙即不敌,一条蹬龙能独斗三条蛟与两条龙,在传说中,蹬龙是观世音菩萨的坐骑。
前面介绍的都是一些形象“光明”的龙,当然凡事都是正面与负面,龙中自然也有形象“黑暗”的成员。
如果说东方神话中有龙与蛟的区别,那么在西方神话中,也有Dragons与蜿龙(Wyverns)的区别,蜿龙是一种等级很低的生命。Dragons有四肢与双翼,而蜿龙只有双翼与后肢,蜿龙有着卷曲的颈部,胸部的鬃毛如狮,尾部的刺如蝎。Wurms或Worms可以理解为西方神话中的那迦,也有一些人称呼它们为虫龙或蛇龙,它们与龙的关系很小,有龙的体形而无龙格,它们的体形巨大但却无四肢,也无双翼,显然不会飞,Wurms口吐毒气但却很怕火,显然不会喷火。Wyrm类似蜿龙,但体形却很小,蜿龙是有双翼与后肢,而Wyrm是有有双翼与前肢。龙兽(Drake)体形如蜥,有龙的血统但等级很低,不会飞只会滑翔。蜿龙、Wurms、Wyrm、龙兽组成了“亚龙”,一种有别于正统龙的生命。
倭人称呼蛟(FloodDragons)为Mizuchi,包括沙蛟、白唇蛟、虎蛟、鱼蛟等等,有一种说法是“蛟千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龙千年为应龙。”似乎认为蛟是未成年的龙?也有说“龙无角曰蛟”或“龙有鳞曰蛟”,无角的似乎另有所指,蟠螭、赤螭、环身螭等等都是,它们又与蛟不一样,等级甚至比蛟还要低。
Basilosaurus生活在海洋中,无四肢与双翼,它们往往是引起海啸与袭击船只的罪魁祸首。Basilosaurus的头冠与身体拥有黄金一般的鳞甲,眼睛像火焰一般的闪耀,浑身都是毒液,舌头分成三个叉。Basilosaurus现在一般翻译成龙王鲸,指的是一种生活在新生代晚始新世,早已经灭绝的古鲸亚目成员,但当它们的化石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确实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某一种力量仅次于Kraken的海龙。
Cockatrice是一种头如鸡,身体如蜿龙,尾如蛇的生命,拥有与化石蛇(Basilisk)一样的本领,现在的一些游戏中也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它们的差别也很大。Cockatrice在中世纪时期的绘画、纹章、雕刻、建筑中大量出现,有趣的是,尽管Cockatrice大量出现在艺术品中,但关于它们的故事却少之又少,也许是因为它们的力量太过强大,无法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合适的地位。
三头龙(Chimera)与九头龙(Hydra)只出现在希腊神话中,它们的父亲是Typhon,母亲是Echinda。在传说中,三头龙一个头如羊,一个头如狮,一个头如蛇,身体如羊,尾如蛇,口中喷吐着火与腐蚀酸液,它们不但会飞,而且很喜欢吃人。九头龙体形硕大无比,性情十分凶残,生有九个头,其中八个头可以被杀死,而第九个头,即中间直立的那一个却是杀不死的。九头龙在沼泽中长大,常常爬到岸上,糟蹋庄稼,危害牲畜。大力神赫尔克利斯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杀死九头龙。
八岐大蛇(Hachimata)出现在东瀛神话中,与Ryuu不同,八岐大蛇是“黑暗”的。八岐大蛇类似中国《山海经》中介绍的相柳,相柳是水神共工氏的手下,长了蛇一样的身体与九个人头,能将九个人头伸向九座山上捕食,相柳所经过的地方就被污染,生命都无法成活。相柳被大禹杀死,血十分腥臭,形成一个巨大的臭水坑,污染十分严重。大禹用息壤填了很多次才把臭水坑填满,在臭水坑上建立了“众帝之台”。
Ouroboros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字,有一些地方称呼它们为“龙”,有一些地方则称呼它们为“蛇”,在有一些地方的神话中是正义的,在有一些地方的神话中则是邪恶的。最大的Ouroboros可以长到几百里长,它们的头长得像牛的头,它们的身体长得像龙的身体,但无龙一般的鬣鬃与鳞甲。
倭人称呼烛龙为Syokuin,可以理解为东方神话中的Ouroboros,《淮南子》中有记载:“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龙就是Dragons,没必要改什么名字,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一个永远不会改。
至于某一些所谓的“学者”连基本的西方文化都不懂就说Dragons是“黑暗”的,西方魔幻文化中的龙是高智慧生物,恶龙祸害人间,善龙则守护和平,并教导骑士真正的骑士信条,很多西方贵族纹章就是龙。
中国的龙也同样有善也有恶,有的更贵为神灵,所以不要被某一些所谓的“学者”牵着鼻子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