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真比丘(和尚)与假比丘的区别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沙门清净

真比丘(和尚)与假比丘的区别

称呼比丘为沙门是现代的说法,其实古代指出家人,不一定是佛门的比丘。沙门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沙门 或云桑门,或名沙迦懑(门字上声)曩,皆讹。正言室摩那拏,或舍罗磨拏。此言功劳,言修道有多劳也。什师云: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皆名沙门。肇云: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行,勤行取涅槃。阿含经云: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沙门。后汉书郊祀志云:沙门,汉言息心,削发去家,绝情洗欲,而归于无为也。瑞应云: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或云具名沙门那,此云乏道。以为良福田故,能断众生馑乏;以修八正道故,能断一切邪道。故迦叶品云:沙门那者,即八正道;沙门果者,从道毕竟永断一切贪嗔痴等(云云)。世言沙门名乏,那者名道。如是道者,断一切乏,断一切邪道,以是义故,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名沙门果。或以沙门翻勤息。垂裕记云: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息界内恶者,藏通沙门;次第息界内外恶者,别教沙门;一心遍息内外诸恶者,圆融沙门。瑜伽论云:有四沙门:一胜道沙门,即佛等;二说道沙门,谓说正法者;三活道沙门,谓修诸善品者;四污道沙门,谓诸邪行者。

七情六欲是一个心理反应。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六根清净是一个汉语成语,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出处: 隋·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扩展资料

七情六欲成语典故: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按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中医理论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也有说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后人将六欲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百度百科:七情六欲

百度百科:六根清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