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平喘药有效
化痰平喘药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合并介绍。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2. 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 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应注意。
这里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三部分。
温化寒痰药
温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以及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等病症。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与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如属阴虚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应当慎用。
主要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白前。
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惊厥、瘰历等症。
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需配清热、镇痉的药物同用。
主要药:贝母、前胡、栝蒌、葶苈子、竹茹。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下气平喘,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的症候。喘咳的症候较为复杂,有干咳无痰,有咳吐稀痰或稠痰,有外感咳嗽气急,有虚劳咳喘等等,寒热虚实各不相同,必须辩证论治,选用相适宜的配伍。
止咳平喘药,有宣肺、敛肺、润肺、降气等不同,在应用时还须加以区别。
主要药:杏仁、马兜铃、枇杷叶、款冬花、紫苑。
◎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
一、化痰药有温化寒痰、清化热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温肺、敛肺之别,故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各有所长,如痰多喘咳,两者可以配伍同用。
三、凡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须根据病情适当配合应用:如兼有表症宜配解表药同用;兼有热症宜配清热药同用;兼有寒症宜配祛寒药同用;咳痰夹血可配合止血药同用;肺虚痰盛可配健脾药同用;肺虚久咳,可配补肺药同用;肺气不纳之虚喘,又可配补肾纳气药同用。
四、由于痰热引起的惊痫,痰湿引起神昏、癫痫以及痰湿入络,肢体酸痛麻木等症,在应用化痰药时,可分别配合息风药、开窍药或祛风药同用。
五、为加强化痰药的功效,可适当配合具有利水渗湿、理气等功效药物同用。用于久咳无痰,可适当配合收敛肺气药物。
六、凡燥痰、燥咳、肺阴不足或咳痰夹血,不宜应用药性温燥之品。
七、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应用敛肺止咳药。
◎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
1. 化痰:茯苓(利水渗湿药)、橘皮、枳实、瓜蒌皮、佛手、香橼(理气药)
2. 消痰:射干(清热药)
3. 润肺化痰:瓜蒌仁(泻下药)
4. 清肺化痰:挂金灯(清热药)、石苇(利水渗湿药)
5. 温肺化饮:干姜、细辛(祛寒药)
6. 化痰散结:泽漆(利水渗湿药)、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7. 宣肺止咳:桑叶(解表药)
8. 清肺止咳:瓜蒌皮(理气药)
9. 润肺止咳:饴糖、蜂蜜(补虚药)
10. 平喘:麻黄(解表药)、地龙(平肝息风药)
11. 纳气平喘:磁石(安神药)、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补虚药)
12. 化痰止咳:旋覆花(理气药)、侧柏叶(止血药)
13. 祛痰止咳:石胡荽、牛蒡子(解表药)、白毛夏枯草(清热药)、车前子(利水渗湿药)、远志(安神药)、虎杖(祛风药)
14. 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药)
15. 祛痰逐饮:牵牛子(泻下药)
16. 祛痰利咽:巴豆(泻下药)
要点:
1.杏仁、百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的性能、功效、应用:
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主归肺、大肠经。本品味苦能泄降肺气而兼宣肺之功,但以降为主。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临床通过随证配伍可治多种咳喘。属风寒者,配麻黄等,以散风寒宣肺平喘;风热者,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宣肺止咳;燥热肺燥咳嗽,配桑叶、贝母、沙参等,以清燥润肺止咳;肺热咳喘者,配石膏等,以清肺泄热止咳平喘。本品质润,味苦又能下气,故能润肠通便,用治肠燥便秘。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主归肺经。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能润肺止咳,杀虫。常用治肺燥咳嗽,以其功专润肺止咳,故无论外感内伤、新久多种咳嗽及痨嗽,皆可应用本品。百部又能杀虫,治蛲虫,阴道滴虫,头虱等。
苏子:味辛,性温,主归肺、大肠经。功似杏仁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而苏子又兼化痰之功,故长于降气化痰。苏子治寒痰、痰湿阻肺、肺气上逆者,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同用,以加强化痰、降气之功。
桑白皮:味甘,性寒,主归肺经。桑白皮长于清肺热肺火,性较缓。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之喘咳,以及水肿,如风水、皮水等。桑白皮配地骨皮,可增强清肺火肺热之功;配茯苓、大腹皮等,则增强利水、消肿之效。
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主归肺、膀胱经。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与痰火。葶苈子力峻,其利水之力也强。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之喘咳,对邪盛喘咳不能平卧者为优。也常用治水肿、悬饮、胸腹积水之及小便不利等。
2.紫菀、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白果的功效、主治病证:
紫苑:能润肺化痰止咳。主治咳嗽有痰之证,为治咳常用药,无论新、久、寒、热、虚、实,均可用之。本品长于化痰。
款冬花:能润肺化痰止咳。可用治多种咳嗽有痰之证,为治咳常用药,无论新、久、寒、热、虚、实,均可用之。款冬花长于止咳。
枇杷叶:功能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清降肺胃之气,主治肺热咳嗽及胃热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马兜铃: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痰热咳喘,兼能清肠消痔,平肝降压。
白果:功能敛肺定喘,止带,缩尿。主治哮喘痰嗽,以久咳久喘之虚证尤宜,又治带下、遗尿等。
3.百部、白果的用法:
百部:久咳虚喘宜蜜炙用。
白果:煎服应捣碎。
4.杏仁、马兜铃、白果的使用注意:
苦杏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宜打碎人煎,小儿尤当慎用。
马兜铃: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
白果: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宜打碎人煎,小儿尤当注意。
5.杏仁与苏子、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子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杏仁与苏子:两者均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肺气上逆咳喘及肠燥便秘。不同点为:苦杏仁兼宣肺,苏子能化痰;苦杏仁温性弱,各种咳喘均可随证配伍而用之,苏子温性较明显,以寒痰证为宜。
杏仁与桃仁:两者均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咳嗽气喘及肠燥便秘。不同点为:桃仁:能活血化瘀,治血瘀诸证,如妇女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心腹瘀痛及跌打损伤等。又善泄血分之壅滞,可治肺痈、肠痈。
杏仁兼宣肺,各种咳喘均可随证配伍而用之。
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之喘咳,以及水肿,常相须配用。但桑白皮甘寒性较缓,长于清肺热肺火;葶苈子辛苦大寒力峻,对邪盛喘咳不能平卧者为优,其利水之力也强,可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