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竟有两种大熊猫,它们有什么区别?
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在所有动物中地位是最高的,真的是想打谁就打谁,而且在国际上十分受欢迎,很多国家想租都租不到,但最近一则消息非常劲爆,中国竟然有两种大熊猫,它们有什么区别?这是两种30万年来都没有任何联系的熊猫,一个来自四川,一个来自秦岭,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长的虎头虎脑的,而秦岭大熊猫更像猫,他的头比较圆,不仔细区分还真的认不出来。
熊猫在过去几十年都属于超级病危动物,这些年来由于我国的保护,慢慢的在数量上有了变化,但全世界存在的熊猫也不过几千头,而且也只有中国有,就算其他国家也不能购买,只能租用,在以前我们只认为中国只有一种大熊猫,他们主要存在四川,中国其他地方都没有,而最近专家发现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并不是一种生物,它们都属于两个亚种,一个更像熊,一个更像猫,在四川的大熊猫头比较大,看着就十分生猛,比较像熊一样,而秦岭的大熊猫十分圆润,和我们熟悉的猫差不多,但在很多网友看来局分他们的最根本方式是用四川话,谁能听懂谁就是四川大熊猫。
不管我国有几种大熊猫,都是值得兴奋的事情,因为它们只属于中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这个种群繁衍的更好,之所以也是大熊猫会如此少,不仅是生存领地的减少和他们的生育率也十分有关,一般都是一胎一个能够养大的概率不足1/10,但也是这样成就了它们不同的地位。?
如果还没有看过大熊猫,可以去动物园看看,他们确实十分可爱,但如果在野外遇到,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安全,毕竟他们再怎么说也是熊而不是猫。
雌性大熊猫和雄性大熊猫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吗?
大熊猫和小熊猫的区别如下:
1、亲缘关系实际较远。
大熊猫跟亚洲黑熊等熊科动物关系更近。
小熊猫则跟北美浣熊等浣熊科动物拥有共同起源。
2、体型不同。
大熊猫昵称黑白熊,全身黑白二色,体长1.6-1.9米,体重70-125千克,体胖呈桶状,头大、耳小、尾短。
小熊猫昵称红熊猫,全身红褐色,体长50-64厘米,体重5-6千克,体瘦毛长,脸圆,耳尖,耳缘、脸颊、唇部、眼眶为白色,尾粗,有棕白两色相间的环纹。
3、分布位置不同。
野生大熊猫仅分布在川、陕、甘3省,约1600只。
野生小熊猫分布在中国西南和尼泊尔、不丹等国,我国约6000只。
扩展资料:
大熊猫和小熊猫趋同演化的遗传学机制:
趋同演化是演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发育关系较远的物种,演化出相同或相似的表型性状以适应相似的环境选择压力。
尽管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趋同演化的现象,但关于趋同演化的遗传学机制研究却很少。传统的趋同演化机制研究主要采用候选基因的方法,而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在基因组水平能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趋同演化的遗传学机制。
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他们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从基因组水平进行了大熊猫和小熊猫趋同演化的分子机制解析。在全基因组水平,他们鉴定了70个大、小熊猫适应性趋同的基因,其中部分基因富集在纤毛组装、肢端发育、蛋白消化与吸收、视黄醇代谢等类别或通路,与大、小熊猫伪拇指发育和对竹子中必需营养物质吸收利用密切相关。
参与细胞纤毛结构组装的肢端发育基因DYNC2H1和PCNT是调控熊猫伪拇指发育的重要基因;与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吸收利用相关的基因也发生了适应性趋同,可增强熊猫从竹子中汲取必需营养物质以适应低营养的竹子食物。在全基因组水平的假基因化分析中,他们鉴定了10个大、小熊猫共有的假基因,其中包含感知肉味的鲜味受体基因TAS1R1。
TAS1R1在大、小熊猫中均发生了假基因化,而其它食肉动物该基因正常,呈现了一个有趣的食性特化驱动的遗传趋同事件。进一步分析显示,小熊猫TAS1R1基因发生假基因化的时间应该在小熊猫食性转换为部分植食之后。
该研究从代谢通路、蛋白趋同到假基因化等不同水平揭示了大熊猫和小熊猫形态与生理性状趋同的遗传学机制,为趋同演化这一演化生物学热点问题分子机制的揭示提供了新的案例。
百度百科-大熊猫
百度百科-小熊猫
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虽然雌兽阴门下方的圆形隆起和雄兽包皮的外形很相似,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前者的上方为一条较浅的纵沟,到阴门处有一个缺口,呈“八”字形;后者则在中间有一个开口,呈“O”字形,如果在开口处按压包皮,这个口张开后就能看见里面的龟头了。此外,雌兽的会阴部的隆起与肛门之间的距离较短,仅为包皮至肛门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左右。
如果是刚出生的幼仔,利用放大镜观察其会阴部外露的生殖器官,虽然看不清楚雄兽的龟头,但基本上也能分清上述的形态。随着幼仔的日龄增长到10至15日以后,再做上述的观察就更容易一些,无需借助放大镜了。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饮食习惯:
熊猫和别的熊一样是杂食性动物,处于从食肉动物到食草动物过渡的阶段。主要食物是竹子、红萝卜、窝窝头,野生的熊猫会吃草、野果、昆虫、竹鼠、羊。科学家认为:(大熊猫具备肉食动物的生理特征却不以肉为主食),是因为一个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造成熊猫无法感觉肉类的鲜味。但它们的消化系统仍然是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因此只能依靠肠内细菌分解竹叶(但大多未经消化完整排出)。
因竹叶热量低,熊猫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进食(平均每只大熊猫每天吃掉9至14公斤(20至30磅)的竹叶,以弥补其饮食中有限的能量含量),同时为免浪费热量它们通常保持静态生活和避免与同类往来。
熊猫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大尺寸身体和圆脸,适应其竹子饮食。大熊猫较小的体表面积表明新陈代谢率较低。这种较低的新陈代谢率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让大熊猫能以竹子等营养贫乏的资源为生。同样,大熊猫的圆脸是强大的下颚肌肉的结果,使它们可咬开竹子,以比例来说,大熊猫的咬力比北极熊更大。
百度百科——大熊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