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送出去的和亲公主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大汉朝自建立之初便一直受到北方匈奴的侵扰,但汉朝初期与匈奴的战争都没有取得过胜利,所以当时的汉朝为了稳定边境便开始往匈奴送去和亲公主。但是这个时候送去的和亲公主在匈奴可汗眼中是战争的胜利品。所以,当时匈奴对待和亲公主没有太多礼遇。
当然汉朝初期送往匈奴的和亲公主都是宗室女,虽然这些和亲公主不是当朝帝王的女儿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是出自皇室宗亲的翁主。她们也曾经是汉朝藩王心爱的女儿,自然也是娇生惯养。这些远嫁到匈奴的公主们自幼便生活在中原地带,草原恶劣的环境让很多和亲公主还没有走到匈奴的王庭便因为水土不服去世了。
还有一些公主到了匈奴王庭,因为语言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很多差别,再加上这些和亲公主与 豪放的草原女子相比太过矜持和匈奴可汗的不重视,可以想象离开家乡远赴匈奴的和亲公主在匈奴的生活是有多么郁闷的。久而久之这些公主们便会抑郁成疾,没到匈奴几年便会抑郁而终。
而且当时匈奴还有一些落后的风俗,比如父亲死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便要续娶父亲的所有妻妾,兄长死了弟弟也要续娶哥哥的所有妻妾。这让长期接受汉家文化洗礼的和亲公主们很难接受。本来在匈奴就生活不如意的公主们已经非常辛苦了,在知道这些习俗后有些公主便忧愤而死,所以汉朝前期和亲的公主大多都是在匈奴没几年便早早离世。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才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占得优势,但是当时为了更好的控制北方,所以与匈奴的和亲制度在汉朝还是延续了下去。不过这个时候汉朝的和亲公主受到了匈奴的重视。比如汉元帝时期的王昭君,她出嫁到匈奴后先后嫁给三任匈奴可汗。她第三任丈夫死了之后虽然她有向汉朝帝王上书希望可以回到汉朝,但是由于当时汉朝需要她维系与匈奴的关系所以没有同意她的请求。不过她三嫁后匈奴人没有再强迫她再嫁匈奴可汗。她一直在匈奴生活了30多年,增强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联系,使汉朝与匈奴几十年远离战火。最后她在匈奴寿终正寝。
公主、格格、郡主有何区别呢?
公主是古代帝王家的女儿的称呼。千金是古代富贵家庭女儿的称呼。现在这两个称呼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家女儿就经常这样介绍给别人:这是我们家的小公主!这是我们家的千金。还有千金在现在生活中用的多些。例如:你家千金几岁了?就是问对方女儿几岁了。
秦朝末年,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百姓流连失所。刘邦建立汉朝后,北方的匈奴却强大了起来,侵略边境,对汉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击匈奴。后来,他不听劝告,率领先头部队,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被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都不能突围。后来陈平献计,刘邦才得以侥幸逃脱。
经过此役,刘邦意识到当时的匈奴还很强大,凭借汉朝的国力,无法征服匈奴,但是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军事威胁,又很严重,于是他向大臣询问对策。
娄敬建议,派皇后的女儿大公主嫁给匈奴,并许以丰厚的财物。如果两国结了姻亲,匈奴的单于就是汉朝的女婿,死了之后,儿子继位,就是汉朝的外孙,这样就不会和汉朝作战了。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汉朝皇帝,也都延续了这个政策。在汉朝的对外关系中,公主和亲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
其实不仅在汉朝,唐朝也经常采用公主和亲的外交政策,突厥和吐谷浑、吐蕃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那么,古代为什么使用公主进行和亲呢?公主,是皇室子女,她和后来的郡主、格格,又有什么区别呢?
公主?产生于周朝。当时,周天子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诸侯,但自己并不会给女儿主婚,而是叫同姓诸侯中公爵来主持,所以,周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於诸侯,至尊不自主婚,必使同姓者主之,谓之公主。盖周事也。?后来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之为?公主?,《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公叔相魏 ,尚魏公主 , 文侯时也,盖僭天子之女也。?从汉朝开始,皇帝的姐妹则被称为?长公主?。皇帝去世后,如果由长公主侄子继位,则?长公主?改称为?大长公主?,以表示尊敬。五代 冯鉴 《续事始》卷十:? 汉制天子女为公主,姊妹曰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
而得宠的长公主,地位是很高的,甚至高于一般嫔妃。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故事中阿娇的母亲刘嫖,是汉文帝的女儿,汉景帝的姐姐,也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汉景帝登基后,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到汉武帝继位后,则封她为?大长公主?。他的身份十分尊贵,有着极强的政治能量。正是在她和王娡双双联手之下,汉景帝原来的太子刘荣被废,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并顺利登基,是为汉武帝。而后来的平阳长公主,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影响也很大,正是她把卫子夫献给了汉武帝。
正是因为公主的身份尊贵,所以才会在和少数民族的对外关系中,成为和亲的不二人选。但是,历史上的和亲公主,大多是从王室选出来的女子,和亲时才被临时封为?公主?的,因为皇帝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那么远的。本来刘邦打算让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远嫁匈奴,结果吕后知道后,大哭大闹,后来才改为宗室女进行和亲,后世也大多如此。例如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王室女李氏,封为文成公主,下嫁给吐蕃松赞干布。
而公主和亲,其实也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汉朝从刘邦到汉景帝,一直和匈奴进行和亲,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匈奴经常南侵。后来,经过汉武帝多次打击后,再派公主进行和亲时,汉朝边境就稳定了许多。
郡主?起源于晋朝。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实行郡县制,后来的王朝,也多实行此制度。晋朝时,皇室宗族的女子,被封为?公主?,并以郡当做封邑,因此称为?郡公主?,简称?郡主?,后成为独立的称呼。隋唐时期,皇太子之女也被称作?郡主?,《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北宋徽宗之前,除了皇太子之女,亲王、功臣之女,也被称为?郡主?。例如赵普,是建立宋朝的功臣,他的女儿就被封为了?郡主?。到明朝,亲王之女才能被封为?郡主?。《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公主》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清朝时,也把?和硕格格?称为?郡主?。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就记载:?亲王女为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因此,一般?郡主?的身份、地位要低于?公主?,政治影响力也要远远小于?公主?。
格格?是其他朝代没有的,为清朝独有,它的意思是?**?,来自于满语,是满族对女性的一种称呼。后金时期成为专用,只有大汗和贝勒的女儿才能称为?格格?。到皇太极继位后,学习明朝,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而?格格?则用来专门指代王爷的女儿。?格格?是有等级区分的,其中地位最尊贵的称为?和硕格格?,是亲王嫡福晋所生之女,也被称为?郡主?。但在清朝时,亲王的小妾有时也被称作?格格?。而在非正式场合,地位比较尊贵的女性,也会被称为?格格?。例如清朝的苏麻喇姑,因为服侍过孝庄太后,抚养过康熙皇帝,地位非同一般, 她也被内务府称为?格格?。《清稗类钞》称:?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