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动词的分类

乐乐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动词假名

动词的分类:

1.从是否被主语限定看,动词可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含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两种。

2.从含义上看,可分为实义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四类。

3.英语动词有4种基本形式:动词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

4.短语动词,有些动词与介词或副词等连用在一起构成。固定词组,叫做短语动词,多数短语动词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实义动词。短语动词的构成有:动词+介词。

一类动词也称五段动词,是以ウ段的假名结尾的;

二类动词也称一段动词,以イ段(上一段动词)+る或者え段(下一段动词)+る的形式结尾(但是注意有例外);

三类动词只有两个:する和来る。分为三类主要是为了各种形态变化时,三类动词的变化不一样,各有各的规则

日语动词的区分:

一类动词(五段动词)

1、不是以「る」为结尾的动词都是“一类动词(五段动词)”。

即以うくすつぬむうぐぶ假名结尾的动词,都是一类动词(五段动词)。

例如:

买(か)う(买) 书(か)く(写) 话(はな)す(说)

立(た)つ(站着) 死(し)ぬ(死) _(よ)む(读)

泳(およ)ぐ(游泳)呼(よ)ぶ(叫)

2、以「る」结尾的动词中,「る」前面的假名在「あ」段、「お」段上是“一类动词(五段动词)“。

例如:

终(お)わる(结束)

折(お)る(折(纸))

祈(いの)る(祈祷)

二类动词(一段动词)

以「る」结尾的动词中,「る」前面的假名在「い」段、「え」段上,是“二类动词(一段动词)“。

例如:

起(お)きる(起床)

寝(ね)る(睡觉)

特殊性:

日语中有26个动词,完全满足二类动词(一段动词)的特点,但是它们是一类动词(五段动词)。只有这26个动词是特殊的,特别记忆就好。

特殊的五段动词(26个)

1_(かえ)る(回来、回去) 

2切(き)る(切) 

3减(へ)る(减少)

4要(い)る(需要)  

5知(し)る(知道、认识) 

6走(はし)る(跑、行驶)

7入(はい)る(进入)

8返(かえ)る(返还)

9滑(すべ)る(滑)

10参(まい)る(”来、去“的自谦语)

11混(ま)じる(夹杂)

12握(にぎ)る(握)

13煎(い)る(煎、炒) 

14练(ね)る(推敲) 

15散(ち)る(凋谢)  

16照(て)る(照耀) 

17蹴(け)る(踢)

18焦(あせ)る(着急)

19限(かぎ)る(限于)

20湿(しめ)る(潮湿)

21茂(しげ)る(茂盛)

22遮(さえぎ)る(遮住) 

23骂(ののし)る(骂) 

24嘲(あざけ)る(嘲笑)  

25涨(みなぎ)る(充满) 

26覆(くつがえ)る(被推翻)

除此之外,都符合正常的规律性,按照一类动词(五段动词)和二类动词(一段动词)的特点判断就好。

三类动词(サ变动词)

「する」或者以「する」结尾的词都是サ变动词。

例如: 

する(做)

_(かん)する(关于)

属(ぞく)する(属于)

结婚(けんこん)する(结婚)

勉强(べんきょう)する(学习)

うっかりする(不留神)

アップする(提高)

三类动词(カ变动词)

扩展资料:

第一,日语动词定义:

动词是表示主体(人或事物)的存在、行为、动作或状态的词。

动词的分类

第二,日语动词分类:

日语动词按照其形态和活用规律可细分为一类动词(五段动词)、二类动词(一段动词)、三类动词(サ变动词、カ变动词)。

第三、日语动词特点:

(以动词原形(字典中的形式)为例)

日语动词都是以「う」段假名结尾的。

那我们想一下,五十音图中「う」段的假名。

「う」段假名包括:

うくすつぬ(ふ)む(ゆ)るう

ぐ(ず)(づ)ぶ(ぷ)

注:除掉带()的假名,以其他的假名结尾的都是动词。

「する」或者以「する」结尾的词都是动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