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是什么?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
“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犹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舍生取义”.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
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核心,就是仁政“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孟子认为,对百姓的“仁”和“不仁”是统治者能否取得天下的关键,得天下者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就需要“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使百性心悦诚服,以达到“王天下”的政治目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