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瑜、鲁肃的形象及其相关事件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演义中的三气周瑜,历史上完全不存在,事实上,周瑜从来没有把诸葛亮当棵菜,因为,周瑜出身好,智谋高,而周瑜死的时候,诸葛亮出山也还没几年,还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展示的机会,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是诸葛亮出山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儿,而这个时候的周瑜早就名噪当时整个中国了。再说了,周瑜向来是东吴的主战派,完全不是因为诸葛亮的雕虫小技挑拨离间而发动赤壁之战。(证明材料: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气度恢弘)
另外,周瑜之死,也不是像演义中所演的那样因为荆州问题气死的,事实上,周瑜一看刘备和诸葛亮耍赖皮不交出荆州地盘,就立刻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也把眼光盯上了益州,只不过,周瑜是个短命鬼,刚刚奏请了孙权攻打益州的想法不久,周瑜就病死在自己的封地了。
鲁肃这个形象,演义上就更和历史上的鲁肃不相符了,演义里面鲁肃胆小怕事,几乎是迂腐可笑,历史上的鲁肃,可以说是东吴版的诸葛亮,不然的话,周瑜怎么会推荐鲁肃接自己的班儿呢?
鲁肃略胜周瑜,孙权站在自己的立场,否定鲁肃,说他有借荆州的短板,然而这才是鲁肃过于周瑜的地方,鲁肃不愧是三国著名的战略家,我觉得他的审时度势,实际要比周瑜吕蒙等人高明,联刘拒曹的方针后来被证明也是无比正确的,吴蜀对抗是没出路的,只有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魏,才能维持好三国的局面,这点是孙权等人的短视所不及的地方。从早前提出二分天下的榻上对,到曹操占据荆州后,单骑过江游说刘备联合,极力劝说孙权拒曹,打赤壁之战后又能因势利导的,根据实际形势改变原来的战略,提出借荆州与刘备,改行三分天下的方针,这点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反之像刘备诸葛亮这类不知变通随时调整正确的战略,所谓秉持彻底的隆中战略的做法,其实就是很失败的。其实当曹操占领荆州后,诸葛亮隆中对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而后经过赤壁之战,荆州的时局更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孙刘曹三方的势力,实际都已经搅入了荆州地区,刘备还想实现隆中对那样的独占荆州,根本就是白日做梦,鲁肃能认识到这点,及时调整原本的榻上对,而一手促成借荆州的操作,这就是他超过诸人的地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