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区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钻石生长

1.

钻石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之分(硬度10);

2.

天然钻石的就是金钢石,人造钻石的是经过加工的,更为美观;

3.

目前合成钻石由于颜色(以**为主)、颗粒尺寸(大尺寸的合成金刚石已经获得成功,但由于成本过高,用于首饰行业尚需时间)太小等原因,基本上都用于工业上;

1.

导热性试验在待辨钻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时呼一口气,若是钻石则其表面凝聚的水雾应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雾蒸发得快,这是因为钻石具有高导热性的原因;

2.

观察反射光用放大镜可观察到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品的反射光。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资料钻石-百度百科

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一样吗?怎么区别两者的区别?

天然钻石是在地表以下200公里的深度,在高温约1500℃和高压约50000大气压的条件下生长的。人造钻石是一种由直径10到30纳米的钻石结晶聚合而成的多结晶钻石。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

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区别

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并且是按照相同的晶体点阵排列,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仅有的特征是显微结构和原子尺度的晶体点阵中的不规则性,也就是晶体缺陷。在这方面,由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化学氛围、生长速度,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是不一致的,当今市场上大部分的合成钻石呈很强的**、橙色、甚至棕色,因此很容易被区分。

人造钻石的分子结构并不是天然钻石的完全八面体结构,而是一种复杂结构,从而会产生磷光现象。人造钻石的品质精良,外貌与天然钻石难以区分。刚开始,由于人造钻石技术不够精良,钻石商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法确认,钻石是否在实验室培养长大。他们用的是强力磁铁,因为人造钻石内部,有培养过程残留的金属结晶,强力磁铁便能将钻石吸起。现在人造钻石的鉴别需要专门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仪器才能实现,又由于设计的科技和仪器成本十分高昂,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实验室具备鉴别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的能力。

判断一颗钻石好坏,通常看4C,即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克拉重(carat)。因为钻石是天然形成的稀有物质,当下非常受人追捧,等级越高的钻石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有一个分辨真假钻石的方法,硬度测试、哈气测试、水珠测试。钻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质,没有任何东西可在钻石上划上痕迹,若能划上痕迹的肯定是假钻石。在钻石上哈一口气,如果钻石上的水气立即消失就是真的钻石,而如果水气在钻石上停留几秒钟后才消失则为假钻石。滴一滴水在钻石上,如果水珠保持很长时间球形,则表明该钻石是真的,而如果水滴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散开就是假钻石。

钻石是一种观赏度很高的宝石,十分的漂亮。无论是品相还是数量,都十分的稀有,价值度很高。天然钻石的稀缺催生了合成钻石的生产,人类创造了制作人工钻石的技术,诞生于上世纪的中期。最近几年,合成钻石的技艺越来越高超,科学家们造出的人工钻石纯净度越来越高,数量也在急剧增长。在物理和化学属性等方面,人工钻石和天然钻石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需要借助专业的高端仪器才能辨识。天然钻石的生长周期较长,合成钻石的生长周期较短,在购买方面可以借助证书来进行有效区分。

一、钻石的合成

钻石合成方法有许多种,比较传统的方法是高温高压等,即使用铁、钴、镍等为原料合成钻石。新的方法比如化学蒸气沉淀和低压高温等,也是制作合成钻石的有效方法,用真空室内气体来合成钻石。这两种方法都要使用上晶种来合成钻石,高温高压法的钻石粉末主要消溶在金属助溶剂里后结晶在晶体上。

二、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间不同的生长模式

天然钻石所需的温度比合成钻石高,高温环境下,钻石生长成八面的晶体。钻石里氮杂质经过一段时间的聚集后,以对或群形式出现,变成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la型钻石。合成钻石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形状跟天然钻石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三、天然钻石的物理性能

天然钻石是一种经过雕琢的金刚石,为一种矿物,是天然的钻石原石成分。它在地球内部经高温和高压环境后产生了单质晶体,由碳元素组成,在天然矿物中属硬度最硬,脆性高的高密度碳结晶体。

钻石的质量单位为卡,也称做克拉,体积越大的钻石重量越重,价值也更高。天然钻石的产地多分布在澳大利亚等,有三十多个国家拥有珍贵的钻石资源。天然钻石的切磨中心有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美国纽约、泰国曼谷等,其中以比利时安特卫普最为有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