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螳螂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螳螂若虫

螳螂按其形体上讲,它属于中至大型昆虫,头部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的品种大约有1585种,中国约有51种,其中,广斧螂、欧洲螳螂、南大刀螂、中华大刀螂、北大刀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外形特征

螳螂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螳螂的身体呈长形,常见的有绿色、褐色,也有带花斑的种类。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6~8个月左右,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一些螳螂具有肉食性,专门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螳螂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螳螂,有时还会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本身就具有保护色,在不同环境下,还并有拟态,能与其所处的环境颜色相似,可以有效捕食多种害虫。

螳螂只食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自己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螳螂是凶残的,雌虫在交尾后常吃掉雄虫,卵产在卵鞘内可保护其度过不良天气或天敌袭击,卵数约200个,若虫会同时全部孵出,常互相残杀。

雌性螳螂无论是从食量、食欲或是捕捉能力等方面,均大于雄性,因此,雄性有时会有被吃掉的危险。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第二年夏天来到的时候,会有数百只若虫从卵鞘中孵化出来,若虫蜕皮数次,便发育为成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