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婴幼儿牙齿有什么特点

是丫丫呀11个月前 (12-17)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乳牙孩子

刚刚出生的婴儿虽然口腔内没有牙齿,但颌骨内已经有牙胚,牙齿萌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牙胚在颌骨内发育至牙冠完成后,随着牙根的发育,牙冠上部的骨组织被吸收,牙齿向外移动,逐渐接近口腔黏膜,最后突破黏膜表面而萌出.牙齿的萌出是成双成对的,而且有一定的程序,有一定的时间,所以,牙齿的萌出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志,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8个月萌出,少数婴儿4个月可出乳牙,若10个月以后仍未出牙,可能与遗传和佝偻病等有关.乳牙的萌出按一定的顺序,即下中切牙、上切牙、下侧切牙、上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乳牙共20个,一般在两岁半全部出齐。2岁内乳牙数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乳牙数=(月龄—6),即10个月的婴儿应出4个乳牙。

     牙齿萌出时间和顺序

 名称       萌出年龄  牙数 总牙数  注

下中切牙     4-10个月  2  2  牙齿对

上中切牙、上侧切牙6-14个月  4  6  称,左

下侧切牙     6-14个月  2  8  右萌出

第一乳磨牙    10-17个月 4 12  。一般

尖牙       16-24个月 4 16  先下后

第二乳磨牙    20-30个月 4 20  上

婴幼儿牙齿有什么特点

婴儿出乳牙一般无不舒服感,个别婴儿即可有睡眠不安、哭闹、流口水、喜欢咬硬东西或咬手指、喂奶时咬奶头。这些现象都是牙齿萌出时压迫神经所致,有的还可出现牙床充血或出现紫泡,多在出牙后即自然消失。孩子出牙期,食物方面宜加脆性食品,如饼干、烤面包片,以帮助乳牙的萌出。

初生的宝宝唾液分泌功能不够完善,唾液量较少,一般不会流出口水。4-5个月后,由于辅食逐渐增加,乳牙开始萌发,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开始增强,唾液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小儿的口腔浅,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形成,过多的唾液就会不自主地从口角边流出,即习惯上所说的流口水。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尤其以1-2岁的幼儿多见,父母不必为此担心。两岁以后的小儿,逐渐学会了吞咽,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但是口腔炎、脑炎后遗症等疾症,也可引起流口水,孩子如果曾经患有这类疾病,此时应去医院检查,不能任其自然。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乳牙都会在6岁左右开始替换,一般在孩子第一恒磨牙在乳磨牙后方萌出,乳牙开始逐步脱落。继承的恒牙会在相应的位置上开始萌出,等孩子到12岁左右的时候乳牙就会全部替换完毕。在这个6-12岁的年龄阶段,孩子的口腔内既有恒牙也有乳牙,这个时候牙列被称为混合牙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替牙期。

当我们的孩子处于替牙期的时候,口腔内情况变得非常复杂,而且它也是颌骨和牙弓最主要的成长发育时期,同时也是恒牙建立新的咬合关系的最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替牙期经常出现的现象,对于这一阶段孩子口腔护理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孩子在替牙期内的牙齿会出现以下几种变化:

1、 孩子新萌出的中切牙中间会有小间隙或向两侧倾斜。 当孩子到6岁左右的时候,刚刚萌出的上中切牙也就是我常说的门牙,常常会靠不拢,中间出现小间隙。当这个时候,我们很多有孩子的朋友经常会带孩子来门诊进行咨询,孩子是否需要牙齿矫正。其实这个现象是由两侧侧切牙的牙胚压迫中切牙的根端使其根向近中,牙冠向远中倾斜的结果,而当两颗侧切牙萌出时,门牙的间隙就会自行关闭。

2、 当孩子的恒切牙萌出初期,切牙会出现轻度拥挤现象。 因为新萌出的恒牙一般会比替换的乳牙大一些,而在下切牙萌出初期,因为替牙的间隙不足以容纳比较大的恒牙,可能出现下前牙的轻度拥挤现象,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颌骨和牙槽突的生长拥挤会有进一步改善。

3、 在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前牙出现轻度深覆合关系。 也就是说上前牙切缘覆盖住下前牙唇面1/3以下。其实这是因为磨牙未完全萌出,咬合高度不够导致的暂时性的轻度深覆颌现象。这个随着以后的恒磨牙萌出,达到咬合接触后,这种情况就会消失。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