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果位排序是那几个阶层?
佛家果位分大乘三种和小乘四种。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1、原始小乘佛教,按照从低到高,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原始佛教没有菩萨这个名词,菩萨是后人创造的。释迦摩尼认为佛就是觉悟的人而且只能有一个佛,他认为一切烦恼就是心创造的,只要抛弃一切欲念才能获得心的解放,心解放了就没有烦恼了。
2、小乘里面最低的须陀洹,是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後证四果阿罗汉,方断尽见思烦恼而永脱轮回。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证得以后永远不会堕入三恶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扩展资料:
小乘佛教并非指古印度所有的部派佛教,古印度各个部派佛教记载中,都有很多大乘思想和教法.上座部中也有很多大乘教法的部派,称为大乘上座部.大众部中更传承了很多大乘教法.公元前一世纪大乘佛教超过小乘成为佛教主流,却不能说之前的就都是小乘。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
参考资料:
声闻缘觉的目标都是:解脱生死。
声闻乘的次第:先断我见证得初果(须陀洹);再“薄贪嗔痴”证二果(斯陀含);兼修初禅禅定,断五下分结证三果(阿那含);最后断尽见惑思惑证四果(阿罗汉)。
缘觉乘唯有一种果位:辟支佛。辟支佛的功德与阿罗汉一样。不过是因缘不同,成道的方法便有差异。声闻乘不能离开佛,一般都是佛出世之时的佛弟子,在佛的教导下证得果位。缘觉乘却是在无佛出世的世界,自参自悟而得解脱生死之果证。所以辟支佛又名“独觉”:无需佛菩萨指引而独自成道。方法是直接思维“十二因缘法”,一步到位得解脱果。因此说辟支佛“智慧深利”。故名“中乘”(相对于声闻乘的“小乘”而言)。
可是辟支佛并非真正的智慧深利,而是过去世已经证得声闻初果、二果。在“人天往返”之时生于人间,恰逢无佛出世且佛法灭尽。以往昔声闻初果、二果为基础而成独觉。故辟支佛亦非真正的独觉,因为过去世曾经在佛座下,闻法修行乃至证果,方有今生之“独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