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的含义
迷的基本解释如下:
1、辨认不清:~路。~失方向。
2、失去知觉:昏~。
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恋。
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人。财~心窍。
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棋~。
组词:
1、迷恋
(动)对某一事物过分爱好而沉溺其中难以舍弃:~酒色。
2、扑朔迷离
古乐府《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抓住兔子的耳朵把它提起来,雄的脚必搔爬(扑朔),雌的则把眼眯起(迷离),由此可辨雄雌。但在奔跑时,则很难分辨是雄是雌。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
3、执迷不悟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4、纸醉金迷
也说金迷纸醉。宋陶谷《清异录·居室》记载,唐末有个叫孟斧的人,他把自己房间里的家具都包上了金纸,闪闪发光。到过他家的人就说,在那房里呆一会儿,能让人金迷纸醉。后多用“纸醉金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字源演变如下:
迷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战国文字从辵、米声。“米”,甲骨文像米粒之形。篆文、隶书、楷书同。字从“辵”为义符,表示与行动有关;从“米”为声符,没有兼义功能。
迷本义为迷惑。《说文》:“迷,或也。”小徐本作“惑”。或、惑为古今字。《诗·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郑玄笺:“言尹氏作大师之官,为周之桎锯,持国政之平,维制四方,上辅天子,下教化天下,使天下无迷惑之忧。”引申为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阳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又引申为失误、遮住、使人入迷,或指沉醉于某一事物、昏迷等。
迷或用同“谜”,即谜语。又或与“弥”通用,表示充满、弥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