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的”“地”“得”的用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梵高11个月前 (12-17)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词语后面

一、区别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二、用法

1、“的”

用法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如:好吃的食物、晴朗的天空、美丽的女孩、可爱的小朋友、温暖的阳光、颤巍巍的双手、饱经风霜的面庞。

2、“地”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如:迅速地奔跑、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淡定地往前走、哗啦啦地下着雨、快乐地笑、疯狂地摇摆。

3、“得”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如:跑得慢、吃得很撑、安静得连根针都能听得见、打呼噜打得很响、笑得弯了腰、吓得哭了。

扩展资料

的得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

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应读de。

但如将它写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的”。

“的”“地”“得”的用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百度百科-的 (汉语文字)

百度百科-地 (汉语汉字)

百度百科-得

“的,地,得”这三个有什么区别和用法

的、地、得三个助词的用法:

的:用于名词性结构,在定语与中心名词之间。如:紫色的小花。

地:用于动词性结构,在状语与中心动词之间。如:飞快地跑去。

得:用于补充结构,在动词或形容词与动作结果或状态之间。如:跑得快;紧张得发抖。

注意有些短语结构容易混淆。如“激烈…争论”有时是名词性结构,有时是动词性结构,要看它在句子中的功能,用作主语、宾语时是名词性质,用“的”,用作谓语时是动词性质,用“地”。

“的”、“地” 、“得”的区别 :

一、“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

二、“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

三、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

的”、“地” 、“得”的用法 :

一、“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二、“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三、“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扩展资料:

“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