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学佛信佛为什么要烧香、拜佛像?

桃子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人说说对

古德云: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明,个中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佛是解脱了无量痛苦烦恼的圣者,学佛的目的即是为了解脱现世种种烦恼痛苦,以及来世的生死轮回,证得究竟涅槃。简单地说学佛是为了找到生活中的一份快乐,自性佛不垢不净本来自在,解脱掉内心繁重的负担,寻找生命原本的模样。

在红尘中,我们经常被财、色、名、食、睡五欲所缠绕,无求有,有求多,不知知足,一生为五欲而争,片刻不得安静。吉祥如意,幸福安乐,谁人不求?那用什么方法呢?佛法正是在指导我们如何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吉祥如意、幸福安乐。所以,要学佛。

烧香拜香,表示对诸佛菩萨的恭敬,是仪式,这也表示自己学佛的一颗真心,拜是拜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最原始,最纯真的自己,同时也叫自己放下架子,面子,身份,权利,地位等所有虚妄。

烧香有几种意义: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五、烧香是一种布施,鬼道有一种众生以香为食,还有人死后以中阴身存在的短时间内七天一个生灭,也是以香为食。

我们在寺里拜佛用的香,一般是檀香,沉香,楠香,奇楠,这些都是佛菩萨们比较喜欢,是供佛菩萨专用,恶道众和忌讳。

学佛信佛为什么要烧香、拜佛像?

事事皆有前因后果,向佛敬香固然有大福德,可仍需要一心向善,不然小善难抵大恶,事不如人愿。

修行不可能突然就能飞天遁地,呼风唤雨,立地成佛,而是要透过平日点点滴滴的做功夫,不断修正自身,累积! 对于多数人来讲,拜佛与烧香的目的一致,皆是期望诸佛菩萨能够慈悲加持,使得自己及家人平安、幸福,工作一帆风顺。

很多人整天磕头、打坐、念经,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依旧,烦恼依旧,生活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和进步,这是浪费生命。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要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不断修除习气性障,不断行功了结宿债,不断提升智慧能力。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学佛融入到工作中,对人炼心,借事炼性。用心对待每一件人事物,你会发觉自己的心态开始变得很积极、很快乐,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我,自己的家庭事业也越来越好。

佛像的作用是什么?

佛像是表法的,是帮助我们觉悟的工具,看到佛像就提醒我们自己,应该像佛一样做一个大慈大悲的人,做一个念念为众生的人; 通过拜佛来慢慢悟佛学佛,轻松过人生。

拜佛是一种修行,首先你弯下身躯拜佛这个动作时间长了,就除去心中的我慢,慢是“贪嗔痴慢疑”之一,这五个被称为地狱五条根。你拜佛拜久了,你的礼敬的心就能出来。以后看到出家人,你自然而然就会礼拜。就会对他们起恭敬心。

在大乘佛法里面,拜佛除了对佛陀的忆念、敬仰外,还有消业、加持、护佑的意思,这就是诸佛菩萨不舍众生的慈悲所摄,《法华经》中所说“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说的就是这重意义,拜佛就是这些胜义方便中的最重要的一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礼敬诸佛”位居首位。

大家好,我是海天玄宇。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有偏颇之处,希望大家本着最善意的意愿交流。学佛和信佛为什么要烧香、拜佛像?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试想如果是佛祖在你跟前,你是拜佛祖本人还是去拜寺庙里的神像?

你学佛信佛,那么佛祖有说在他之前有众多成就佛的功德的人,那么这些成就者烧香、拜佛像吗?你学佛信佛的目的是什么?你烧香、拜佛像的目的又是什么?

有人说:我乞求父母 健康 长寿,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富贵荣华,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子孙满堂,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不再受恶人的骚扰,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好吃好喝好玩,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高官厚禄,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美好姻缘,帅哥靓女,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世界和平,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智慧,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慈悲,我说对。

有人说:我乞求往生极乐,我说对。

...... ......

有人说:莲花美而不妖,好。我说好。

有人说:淤泥好而生莲,好。 我说好。

有人说:大粪好,我说好。

有人说:鲜花好,我说好。

徒弟曰:“雨季蚊虫叮咬,不忍杀害。”

师曰:“焚香。”

徒弟曰:“纪念祖师的时候到了。”

师曰:“焚香,沐浴,拜佛像。

焚香是为了让自己清洁、庄重,拜佛像是为了自己立志去勇猛精进。

仪式说法多,装神弄鬼多。达摩东来不带香,肉身装藏是楞伽。

不信,你去北极和南极烧香拜佛效果更好。”

海天说:修佛学佛信佛不在烧香和拜佛,在于你的善念、正欲、善言、善行、善智慧、善慈悲。

学佛信佛者烧香拜佛,都是有法义的。拜佛像有三义,一是礼敬诸佛。二是净心正念。三是观像参修。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多说了。说一下烧香的意义。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在佛教里,烧香略说有四义。

一者,信香。香又称佛使,是佛的使者。在佛与烧香人之间传递信息。烧香能将人的信心、诚心、清净心、平等心通于佛,“以能通信,故云佛使”。也就是说通过烧香,可以使自已的心与佛对上频率,从而相应交感;

二者,薰香。香能薰遍法界。香气顺风逆风,能香遍一切处。“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烧,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熏一切”。薰有漏种子为无漏种子,转识成智。

三者,染香。法界即自心,自心为净香所薰染,一香而一切皆香,心香遍一切处,从而可以远离垢染。

四者,喻香。以香的净染离垢,普熏法界之德,喻五分法身;又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喻万事万物皆是中道,般若实相。

烧香拜佛都是表法的,如人饮水,冷暧自知。只有如法胜解实行,才能知道其中三昧。执于表象,流于世俗,道听途说,只能是妄语。

佛教中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有区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烧香有多种用途:

祭祀时烧香

驱蚊虫烧香

祈祷时烧香

请神时烧香

庄严场所时烧香

处理重大事件前焚香沐浴

为室内有香气而烧香:“烧香翠羽帐,看舞郁金裙。”

吟诗作赋时烧香。“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

烧香计时:一柱香功夫

……

《佛学通讯》仙湖月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