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至吃什么 南北冬至饮食有何不同
1 羊肉
冬至开始,民间便开始从这天“数九”。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莫过于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羊肉性温,能抵御风寒、补身体,对风寒气喘、肾亏阳痿、气血两亏、腰膝酸软、肢冷腹痛、面黄肌瘦等症状有疗效。冬季人体阳气内藏,肾阳不足,容易出现手足冰冷,面目无华、体虚乏力等症状,而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冬季适当进食,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
2 狗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小贴士:吃完狗肉火锅后不宜喝茶,如果刚吃完狗肉就马上喝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进而诱发便秘。所以,吃狗肉后应该忌喝茶。
3 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过去北京有冬至吃馄饨的说法,馄饨这类象征团圆的食物可谓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选。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4 饺子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素有吃饺子的习俗。关于冬至吃饺子的民间传说很多,最主流的说法是源自于张仲景。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不少乡亲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矫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北方吃饺子。俗话说,‘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对北方人来说冬至这天大都吃饺子。荤素搭配,比较合理。
南方吃汤圆。在我们国家冬至吃汤圆是南方人的习俗,汤圆也叫“汤团”。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馅料,吃法有很多种,蒸、煮、炸制都可以,黏黏糯糯的很好吃。
宁夏回族自治区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有个比喻恰当的名字叫做“头脑”。具体做法是由羊肉和蘑菇烹制而成,汤滚开后放入粉块,粉条。再加入蒜苗、韭黄、香菜就做好了。
浙江台州人冬至这天要祭祖先,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吃“冬至圆”。意思也就是是团圆之意。
江苏苏州人会在冬至的夜晚喝冬酿酒,这是一种米酒,里面放入桂花酿造,香气扑鼻。在喝酒的时候会配上各种卤菜。
湖南人在冬至这天吃糯米饭和腊肉。把洗好的米用猪油拌匀,加入红枣、姜末、桔饼等等,用小火煮十分钟之后就可以了。长沙人会在冬至的时候做腊鱼腊肉,可以储藏到第二年的夏天。
台湾人冬至这天也祭祖的传统,会吃“九层糕”。用糯米粉捏一些象征着吉祥福禄寿的小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冬至这天各地人民风俗不同,吃食也是多种多样。冬至小编今天也吃饺子,猪肉芹菜馅的,小编也祝愿友友们,吃得好、喝的好、睡得好------“三好”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