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乾坤”两卦是《周易》的大门?
《易传》中的《系辞传》引用孔子的论述,提出《乾坤》是“易之门”的观点:“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这提示了乾坤两卦在周易中不同平常的地位。
从形式和意义上,乾坤两卦是生成其他各卦的“父母”。在通行本里,乾卦和坤卦,列在各卦之前。乾坤本身就像进入《周易》的大门。但说它是《易之门》,又不仅仅因为它们位置靠前这么简单。一个卦,是由上下两个经卦组成。一个经卦三个爻,两个经卦就是六个爻。这六个爻无非阳阴两个符号。所以,乾坤之后的六十二卦,都可以看做是乾卦的一个或几个阳爻,和坤卦的几个或几个阴爻,互相交换而形成的。这是从形式上看。
从意义上看,乾坤阴阳互变,生成其它的卦,这是易道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变化。《易传》各篇对这两卦给予了比其它卦更多的阐发,并且有一篇《文言传》专门解释乾坤及其卦辞爻辞的意义。在《易传》的《系辞传》中,论述了乾卦和坤卦的成因、性质、在易中的地位与应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这是乾坤的成因,乾坤分别效法天和地,乾在上,为尊,坤在下,为卑。原来,乾坤就是天和地的卦象。
“乾坤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以上是乾坤卦的各自性质,乾是主和动,坤是从和静,一主一从,一动一静,从而能够合起来化生万物。
“易经是研究各种事物怎样变化的科学”。其书名西语译:就是“变化的书”(THE BOOK OF CHANGES),当然西方人士仍有以I-CHING来直接翻译。
经传的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经中之经”,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
一般人提起易经,就以“无字天书”的态度去看它,认为那是很深奥、难懂、高不可攀的东西,更遑论及其它应用在生活上,其实不然。形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下列两点:
其一、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等。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往来、错综互杂…等等,那么多的哲学名词和变化,不明了这些东西是什么意义,拿起易经看了半天,还是不知所云,如坠五里雾中,逐认定这是无字天书奥妙莫测。
其二、是接触江湖术士,听了他们颠三倒四的牵强附会的说法,错把诡异术士之说误认为是易经。
孔子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所谓太极者,乃天地万物之始也,两仪者,就是阴阳二气”,孔子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者,就是阴之变动,由四象而生出八卦,八卦每一卦有六爻,八八六十四卦变出三八四爻,因此,天地万物由此生矣。
阴阳文化
白天晚上就是阴阳。一呼一吸就是阴阳。精神物质就是阴阳。男女老幼是阴阳。天地也是阴阳。八卦也是阴阳。卦爻也分阴阳。刚柔也是阴阳。
凡两两相对,皆属阴阳。今之谈阴阳者,虽穷天地之变,探索人物之微,彰往察来,因着知微“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须了悟阴阳五行生化之理旨,方能趋吉避凶。
易经起源
疑为上古人类文明遗产,刻于玉石以谋垂久。燧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河出图,洛出书”圣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伏羲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而作后天八卦。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