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神兽各代表什么方向
五方兽,中国神话传说中守护五方的神兽。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中央黄龙。这五种神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兆。总有人把五方神兽和五灵神弄混,并因此将麒麟当做中央神兽。其实二者是不同的。五灵神指的是麟、凤、龟、龙、白虎五种灵兽,而五方兽是代表五方属性的五种神兽,必须与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一一对应。由此可见麒麟这种火属神兽是不可能被视为中央神兽。
神兽是指在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以两仪二圣(太阳烛照,太阴幽荧)与天之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代表的皆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
这些生物在现实中大多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某些古代神兽在中国的占卜术中,尤其是奇门遁甲及六爻两门术数。这些神兽常出现于传统建筑中,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既是中国传统中的星宿名字,象征着四极。也被称作为“四方之神、四灵、四圣。”,是神话传说中的至高神兽。相信在大家的心中,它们自身已经超出了寻常神兽的范畴,成了如同神明一般的圣兽。而它们的原型最早则出现在古籍《山海经》中,是四位神灵的助手,跟班。
东方青龙
青帝伏羲座下,《淮南子》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所以青龙地位尊贵,是五圣兽之首。青龙属性为木,是代表东方、春天、生机的仁德之神。青龙也叫做“苍龙”,它在龙族中的地位很高,在它之上是龙族的巅峰老大烛龙,还有皇帝座下应龙,排名第三便是青龙。
西方白虎
白帝少昊座下,《淮南子》记载:“白虎晨鸣,雷声于四野。”白虎属性为金,是代表西方、秋天的神灵,因为秋天有肃杀之气,古代犯人多在秋后行刑,所以白虎也是兵戈、杀伐之神。古代军营大将军帅帐都设有白虎堂。
南方朱雀
赤帝神农座下,《淮南子》记载:“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朱雀也叫“朱鸟”,属性为火,是南方之神,代表着夏天,很多人经常把朱雀和凤凰联系起来,其实凤凰有很多种,而朱雀却是唯一,它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朱雀不会浴火重生,但它本身就是不死不灭的存在。
北方玄武
玄帝颛顼座下,也叫玄冥,属性为水,居北海,代表冬天,为北方之神,玄武的形象是由龟蛇两种形象组成,是寒冷、深邃、长生不老的象征。玄武被后世的道教升级成为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
正中黄龙
黄帝轩辕座下,《淮南子》记载:“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黄龙属性为土,为中央之神,但黄龙并不是其余四方圣兽的守护对象,主要负责牵制四方。相传上古时期,白虎、青龙、玄武、朱雀四兽争锋,天下大乱,黄帝为阻止四兽争霸不息,便化身黄龙,将四兽封印在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自己坐镇中间,以此来牵制四方。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汉族民间又有龙性*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