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道教的区别是什么?
佛教里的教徒多,庙宇多,并且度己度人,普度众生。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佛教有十几个法门。多数修性不修命,就是最后要圆寂,修成了把身体留在世上,而元神进入天国世界,各法门都有自已的世界,如释迦牟尼佛有娑婆世界,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等等。何为普度众生,每个生命都度,打救凡人脱离苦海,佛教有很多经书,讲了戒,定,慧。戒去常人心,,戒去七情六欲,定是坐禅,慧指开功开悟,突破层次,由低层走向高层。佛教是古代从尼泊尔那地方传出,一支进入印度,一支传到中国西藏地区,传入印度那支和一个波罗门教作了很长时间斗争,最后胜利,传入中国这支,加上了中国的东西,如撞钟,木鱼乐器,念经时有音乐伴奏。叫中国佛教。
道教是性命双修,修性也修命。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修道的人最后死去,道观里值办棺木,把他理葬,后来用铁锨挖开坟墓,揭开棺盖,棺材里只有一个拐仗。人已修成仙,。游走在世界各个地方,哪个人有灾难会去救的。
念的经书不同佛教,也有打坐修练过程,。修成了,有三花聚顶,飞鸾演化,就是飞来一只长着美丽的羽毛的大鸟,把人带走,人骑在鸟背上。
道教是师傅找徒弟,找的徒弟很有道德,师傅有功能,能看出徒弟德多或德少。没有普度众生的说法。
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门,是中国人的传统教,而佛教是由外国传入的。
佛教是由印度传入到中国的,道教是中国本土的,
佛教强调因果关系,即此结果是前面那个因引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
道教强调世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即任何事物都存在矛与盾的两个方面。要求人们做事要遵重自然,顺从自然。
佛教修来世,道教修今生。
首先呢,道教是承袭黄老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以轩辕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道陵天师为教祖,主旨清心寡欲,长生延年,趋吉避凶,道法自然等等...
供奉以神仙天尊为主要。
汉朝初期运用道家思想治国,文景之治。
南北朝开始大兴发展,唐宋明三朝定为国教发展兴盛,满清一朝压制道教发展,兴办密教。后逐步势微。
对中国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传承较多的有武学,丹道,阴阳,命理,科仪,音乐,等等...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释迦摩尼为本师,以苦修行,众生皆苦。倡导出家,修佛证道,寂灭等。宣扬放下四大皆空,一切可舍,因果轮回报应观念等等...
供奉以佛菩萨为主,
初始生活方式为僧众比丘乞讨化缘,并未食素。后传与中国在中国发扬光大,形成独特的中国化佛教。
南北朝大兴,由梁武帝改革食素影响至今。
隋朝大兴,唐朝得到空前发展,在武则天时期鼎盛。到宋朝时没落,后开始与儒道两家融合发展,积极融入中华文明的怀抱。至此形成中国化佛教。
另外藏蒙等地还有佛教密宗融合藏地原有宗教等,主佛为大日如来。形成地方民族信仰。
影响有武学,音乐,素食,轮回因果论,等等...
两教虽不同之处大多,但其目的皆为向善利人。
佛教和道教的根本区别是目的不同。佛教的最终目的是出世,有积极的一面,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勇往直前,百折不回,就象孙悟空有始有终。消极的一面是厌世,觉得生命无常,没必要留恋。
道教的终极目标是运世,玩转世界,思想超前,天气大旱,准备瀑雨之害,久雨不晴,防止雨后久旱,国与家皆以适中而美,祸福相依,不求大福,就无大害,以谦谦君子为美。
佛教盛世迎香火,道教乱世济太平。我记得看过一篇新闻采访一个老道,老道说在他小的时候师傅带着师兄们下山抗日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佛家讲究普渡众生。事实上并未达到其目的。反而被歪嘴和尚曲解了经文中的含义。过于注重商业化。道家讲究修生养性强大自身而后渡人。事实上有很多修行人也步了商业化的后尘。自身修炼倒是停滞不前了。唯有叹息
佛家讲因果,修来世。养好心~修己而渡人;
道家讲业力,重今生。修好性~无为而济世。
红莲碧叶白藕,本是同根生。儒、道、释三教归一,万法归宗。名扬千秋,天地景明!
佛教是外来传入,道教是本土的。封神演义有云: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指天。
佛修来世,道修成仙。
佛教道教同是教,教的区别义不同。佛教修行人为本,人身轮回重修心。修心养性莫造孽,造孽悔过不犯错。道教本义尊自然,自然变化人追随。顺天应地人修行,顺行逆走避祸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